我想讲述一个关于史泰龙的励志故事。这个故事并非直接以他为主角,而是用他的精神和经历来比喻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在大学时代就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二十五岁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二十八岁要在所从事的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三十岁要让双亲过上舒适的生活,三十五岁要有自己的公司,并逐渐将事业做大。
然而,他毕业后几年的努力似乎都没有达到预期。他尝试了多种职业,从报社记者到广告方案设计,再到化妆品营销,但每次都是起步又迅速停滞,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当他回到家乡时,他给父母买了一些昂贵的保健品,让他们以为他已经成功了。但当母亲出门送他时,她从衣襟里拿出两百块钱,要他买件秋衣好好吃饭,不让自己过于辛苦,这个场景深深触动了他的心。
回城之后,他继续像寻找出口的小兽一样挣扎,但越是急切,就越是碰壁。他曾在一个文化公司工作,那里的工作琐碎而无意义,看起来即使干十年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一次偶然间,在公司后的花园里,一位老花工正在给各种花草施肥松土。那时候正值五月,花园里充满了不同的颜色和香气,其中包括月季、郁金香、栀子、海棠和茉莉。这一切都让他感到迷失,就像是蝴蝶般随风飘散。在这混乱中,一位神秘老人叫住了他,然后指着一丛红玫瑰问:“小伙子,你觉得这花俊不俊?”
那是一朵未完全绽放但已打出了圆嘟嘟花苞的红玫瑰,它们美丽得令人惊叹,就像盛放的一束火焰。老人的话如同甘露般滋润着他的心灵:“小伙子,你再闻闻。”
接下来的对话就像是在谈论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每个人都会遇到选择的时候。“原先大家来看花,我让他们看这株玫瑰,都说,这就是玫瑰啊,看上去跟月季没什么两样啊……那时它还没开花嘛。”接着蔷薇开好了,小白花好看得不得了;然后栀子、茉莉和海棠也各自绽放,却总有人期待着最美丽最引人注目的那一刻——玫瑰。
“我就想它不能不开嘛。你看我给它松了多少遍土,施了多少肥——可不是化肥,是庄稼肥。”这些使用的大粪堆肥养育出的植物,比那些依赖速效化肥供养的更具生命力,更持久。“好的东西从来急不得”,“慢慢地打苞,慢慢地开”,这样的过程虽然缓慢却终将显现出其独特之处。而那些急于求成的人注定无法获得真正成功,因为只有积攒足够力量才能真正崭露头角。
历史上的许多伟人们,他们都曾经历过艰难困苦,只有耐心等待,不急于求成,最终才能够达到顶峰。这便是我所学到的宝贵教训,也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