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彤揭秘机会之谜:从“年轻人的机会”探索到自我价值的追寻
在博鳌论坛上,我曾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机会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何许多年轻人觉得自己得不到足够的机会?有人认为是“富二代”、“官二代”抢走了他们的机遇。虽然存在阶层固化和资源配置不公,但这并非新现象。在紧缺经济时代,身份、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也造成不平等。
中国转型时代确实创造出巨大机遇,如低门槛进入房地产、广告公司或股票市场。但这些可能已难以重现。不过,我们应认识到,即使过去大家觉得有更多机会,大多数人当时也不一定意识到那是百年难遇的好事。
现在,有些人希望通过考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来分享“特权福利”,但竞争激烈且有限。另一些则梦想成为像陈刚这样的大学生团委竞选失败后,以决绝方式抗争,这样的故事令人唏嘘。
显然,对于稳定的生活,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外,都有着无穷想象,但所谓的“机会”的数量往往是个伪命题,不值得纠结。我们应努力把握可控因素,把眼光放到属于自己的机遇,而不是只看到那些被占有的情况。如何给自己长一双能看到机遇的慧眼,是关键:
一、了解自己,你需要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并接受你本身,找到你的定位,比如我是一个创新梦想者,只要找对方向,就会看到机遇之门。
二、挑战自己,不甘平庸,但不要因为现实利益而缩手缩脚。你会发现承受的心理压力并不减少,而长此以往,将发现做一个普通人同样困难。
三、独立思考,不要仅仅寻找标准答案,要学会面对生活课题,用考试心态去看待一切。这意味着你必须敏锐洞察市场趋势和需求,从中捕捉属于自己的机遇,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征下的丰厚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