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了家庭暴力,该不该离婚?在做出决定之前,我应该弄清楚这些问题。在中国,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大约有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有16%的女性承认遭受过配偶的暴力,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每年大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是因为家庭暴力。特别是在离异者中,暴力事件比例高达47.1%。

这项惊人的数据表明,家庭暴力作为一种隐秘度极高的问题,在不断地吞噬着中国婚姻整体幸福指数,同时也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与团结。在离婚群体中,因家庭暴力离婚的人占了四分之一,这足以证明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大多数人会选择以离婚来结束痛苦,而少数人则选择忍受和被动接受。

但难道在遭遇家暴的时候真的要像多数人那样选择离婚吗?在做决定之前,我们应该先分析家暴产生的问题是否还有回旋余地,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多方面思考解决家的方式,因为夫妻相聚组成一个家并不容易,如果是有孩子的话,更要考虑孩子们成长的情况,以免后悔。

那么,在考虑离开前,我们需要关注什么呢?

首先,我们尝试过很多求助方法,但依旧受到家暴威胁。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相应机构去求助,比如妇联、社区居委会、公安机关等帮助协调解决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来约束施害者的行为。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妇女在初次遭遇家务事后,都会选择隐忍,将之看作普通的事情,不会及时寻找求助方法,这就导致了愈演愈烈的事态,最终忍受不了而选择分手,其实这是非常不理性的行为,因为你根本没有尽力的去改变事情。

虽然家务事发生了恶劣行为,但我们可以通过求助来改善它,比如向妇联等国家民事机构寻求帮助,他们将根据状况帮助协调或用法律限制施害者的行为,从而减少这种事情发生率,让基本关系得以维持,并且可能让施害者认识到错误,从而改变自己也有机会,那么要尝试用各种方法给对方改正自新的机会。如果所有其他都无效后,法律将根据再犯次数给予干预,或根据个人意愿强制判决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