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那年头,我在部队医院门诊部的日子,那是1964年的秋天。我刚从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被分配到这里。医疗系统里的女性士兵多得很,接待我的就是我后来称为大姐的老兵。她们给予我特别的关怀和照顾,这段时光对我来说无比重要。那时候,我们部队生活虽然简单,但我们有自己的业余活动,比如打乒乓球、制作黑板报,还会搞一些文艺宣传活动。

时间一晃,我的大姐结婚了,她和丈夫住在了一间由部队分配的小房子里,每个房间之间的隔板都很薄,床铺是一张简易竹床面,桌子则是小学生用的课桌,只有一些基本家具。一年后,我用自己带去部队的相机给他们女儿拍了几张照片。接着,大姐夫介绍的一位战友成为二姐夫,他们一起生活在北方。

退伍之后,我们失去了联系。但岁月不饶人,在2013年,我们又重新找到了彼此。在医院门诊部,一些老战友们努力营造这样一个聚首之地。我们几十位战友终于在上海重逢了。那一天,我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有太多的话要倾诉每个人都分享了分别后的经历。当时,我们还去了原来的老部队所在地参观,而在聚餐时,我朗读了一首事先写好的小诗:“甬城朝霞军号响,昔日靓女少年郎。工作学习共数载,一朝分别两茫茫。今日重逢在浦江,相拥互寻旧模样,鬓霜莫为蹉跎叹,最美不过红夕阳。”

随着时间的流转,我与大姐、二姐加上了QQ号,然后又换成了微信号,这样我们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我甚至约定他们春节的时候去他们那里过年。那次春节,在她们新的居所里,我们回忆起了旧时光,又欢声笑语地谈论往事。大姐结婚后的新房挂满笑容满面的脸庞,也落下幸福泪水。那一次春节后,再次吃包饺子按照传统做,然后大家各自拿出食材烧烤家乡菜。在街上漫步,看着那个巨大的变化,也拍摄了许多照片,那是一个愉快而难忘的情景。

这份纯真的战友情,就像那场“八一”建军节一样,让我终生难忘,它连接着社会中那些深厚的情谊,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让人怀念过去,不忘初心。这份情感,是最宝贵也是最坚固的情感纽带,它跨越时间空间,将人们的心连成了一条永远不会断裂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