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恋家,平时没事,就喜欢呆在家里。但,对家又没有多少归属感,没有什么概念。这些年,母亲常常吩咐我,没事少回家,在外面多抓钱就行了。回家干啥,我还得给你做饭,还得伺候你。
父亲也会跟我讲通俗的道理:譬如,男子汉,志在四方。譬如,天高任鸟飞。再譬如,一個大男人老是圍著家門口轉悠,以後能有啥出息?就是天天窝在家的孩子,大眼瞪小眼,有什么用?不出去赚钱,那老婆孩子喝西北风嗎?
這林林總總,也導致,我不像許多人一樣,心中常怀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基于此,与其說是在恋家,不如說是在迷戀一個自我設定的小小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可以卸下防備,可以找尋到一絲絲的安全感。
是的呢,我和許多人一樣,常常沒有安全感呢。而我所謂沒有安全感,也許跟兒時的一些經歷有關。不過,這些經歷讓我對“愛”的定義變得更加複雜與深刻。
記得當年,每逢放假,我便被送到親戚家的去生活。我們住的地方既不是自己的房子,也不是自己種植的菜園,那是一片充滿陌生氣息的地方。我每次都會感到不安,因為那里的每個人、每件事,都好像都是對我的挑戰。
有一次,我因為喉嚨痛,被親戚給了一包金嗓子喉寶,但它太苦了,所以我只好吐掉了。那時候,我並不知道這背後藏著什麼意義,只知道那味道很難受。
隨著時間推移,我開始明白父母為何要把我們送到親戚家的原因。那是一種無形的心疼,是他們忙於工作而無暇顧及我們的情緒需求,是他們希望我們能夠適應新環境、開闊視野,而不是長期停留在一個狹隘的小世界裡。
然而,這也意味著我們失去了與父母共度童年的機會。我們成了孤獨的小孩,在陌生的環境中求生存,而那些曾經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們,都變成了遙遠和不可觸及的事物。
但即使如此,這段經歷仍然是我成長道路上的一部分,它教會了我如何面對未知,以及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未來,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或许可以试着去理解对方的心境,用同样的方式来爱他们,即使他们可能并不属于你的世界。你是否愿意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