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在李鸿章花了5年的心思为他置办的两江总督府里平静离世。140年后,他被不同的人群关注。与历史上许多成就一番功业的伟人相比,无论是家世还是天资,曾国藩都没有什么优势。他的一生常常被当做一部成长的教科书。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细读曾国藩。内圣外王的中兴名臣也好,老奸巨猾、扼杀清室的刽子手也罢,他的身上被叠加了无数重相互矛盾的标签。

从一个才学平庸的“愤青”到位高权重、匡扶清室的“一哥”,除造化弄人之外,必须感叹他内心的强大。他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励志帝”。家世或天资,都无优势,只有和光同尘,这样的勤奋和坚持让他成为了一代榜样。

早期仕途中的曾国藩落入俗套地“学做圣人”,开始针砭时弊。他在日记、书信、诗文中流露出当官没意思,希望弟弟们赶紧成才养活全家,而自己辞官奉养双亲的心境。当咸丰二年得到了江西乡试主考官外差职位后,他逃离了北京那充满敌意的地方。

尽管他的努力未能立即获得回报,但他并未放弃。在家的守孝期间,他变得更加通透。在重新出山后的第一次面对挑战时,他以谦恭姿态请求同僚指点,一改之前刚硬不屈的地风格。这次转变,让胡林翼和郭嵩焘深以为忧,以为曾国藩失去了原有的方刚之气。

1864年7月21日,当九弟曾国荃攻克南京并向其汇报捷报时,对这个消息而不是仅仅喜悦,还伴随着恐惧,因为这意味着结束了13年的艰辛与危险。而6天后慈禧皇太后的嘉奖使得他的成功达到了巅峰,被封为毅勇侯,加太子太保赏双眼花翎。

1972年3月12日,在处理最后公务——派遣中国学生去遭受国内痛恨的地方留学前夕,不料突然脚发麻逝世。在生命最后八年的纠结中,一直保持自我约束,却又无法避免悲催命运。更多关于励志人物,请点击链接阅读:

[链接]

《曽國衍哲理》、《曽國衍36字诀》、《曽國衍:一勤天下無難事》、《赵普:安全感先于幸福感》、《姚明:職業生涯不為人知秘密》及《俞敏洪:人的壯志應該是追求卓越》,这些故事将给你带来新的灵感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