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您已经看到过很多在商界取得成功的传记,但大多都是别人写的,而依自己写成的传记的人却不是太多。而陈年算为数不多的一个,他曾在几年前出版过他的自传体小说《归去来》。提起陈年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已经不清楚他为何人,但提起他创办的凡客,估计应该还有些印象。
今天我们不妨听一听关于这位财富人物陈年的故事。从他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薛店镇丰乐庄开始,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因为地处黄土高原,当地的地势叫作“塬”,村民们在塬上挖窑洞做居所。
陈年的父亲是闻喜县第一位考上北京大学的大学生,他母亲出身北京家庭,与他父亲是大学同学。在他的父亲在老家已结婚的情况下,他的母亲带着身孕来到丰乐庄,在陈家生下了他。当时 陈年父亲接受知识分子再教育后,没有回家的消息,这让他的母亲等待变成了漫长而痛苦的一段时间,最终,她离开了丰乐庄,将她的儿子留给了她奶奶。
奶奶既当爹又当妈地一手拉扯大了陈年。那时候孩子没奶吃,陳年的奶娘弄来了一个小羊,煮羊奶给他喝。他长得瘦小,大脑袋支在细脖子上,看起来好像会轻易折断。他和另外三个没有妈妈的小伙伴跟着奶娘长大。
他们每天吃的是面条、蒸馒头,还有稀缺的肉品。在小学老师张金桃看来,陳年经常生病发烧,她总是在旁边照顾着他。一次,她甚至带了一大堆营养品回乡,让陳年的母亲知道她的儿子正在被好好照顾。
然而,当陳年中学时代去了大连与生父和继母生活时,一切似乎都要改变。尽管如此,他还是回到老家教书,然后返回大连读高中,并最终考入了大连理工大学。不过,他并没有完成学业,而是一直追逐自己的文学梦想到了北京。
据说,在90年代初期,当時二十岁左右的时候,由於沒有地方住,他就睡了一個月橋洞,每天買一些榨菜、方便面吃。但這並沒有阻止他,即使經歷艱難險惡,也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夢想。後來,他創辦了卓越網,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捩點。
當問及為什麼非要做生意時,陳年回答:“這個社會太勢利了,在這個時代證明你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賺更多錢。” 他認為,“金錢是遊戲規則”,更多金錢意味著能夠做更多事情,也能讓更多的人過得富足。“金錢是最公平”的——這種朴素但強烈的情感,是從塬上的窑洞里長大的少年對世界的一种理解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