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敏

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赵普少时就开始了颠沛流浪,从安徽黄山到池州,转往合肥,再至北京,始终在走。他从小就爱挑战高个子的男生,对方在地上压扁他,问:“认输不认输?”一边把他的光胳膊在沙地上磨来磨去,他疼得龇牙咧嘴,就是不认输。就这么长大——要么认输,要么变得强大。

16岁时,赵普参军,在一次晚会上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引起领导关注,被调到团处广播室,从此对播音情有独钟。

19岁退伍后,赵普在安徽体育馆人事科待了4年,为老干部服务。“有两年都在迎来送往。老干部走了,我要慰问家属,联系殡仪馆,买送花圈。”常常从殡仪馆出来,他立刻跳上公车,然后健步跑进安徽省气象台播报室,用力地摘下话筒,有模有样的声音回荡着“明天将晴转多云”。为了这3分钟出镜的兼职,他常常要在路上折腾很长时间。

23岁,他没有接到续岗通知。竟然下岗了!

是因为直言不讳的工作方式,或许还是阳春白雪的艺术理想?父亲也在同年病逝。为别人的父亲写过讣告、鞠过躬、见多了生离死别,但临到自己仍是眼泪热流。

“爸被人叫了一辈子‘老赵’,没有等到别人改口叫‘赵老’就走了。”从此独自行走艰难岁月中。他摆过地摊、卖过玩具、扒过火车、住过地下室,在北京就搬家13次……“我是搬家高手,一步迈向新的生活!”

曾经写日记以示心迹:“孩提时候,爸为生活奔波,我自省城下放到山乡,又从山乡调到滨江小城,再调回省城……上了中学时,一家人渐次团圆,这是我第一次感到安全。此时我的我年轻气盛,不解父之所苦……”收笔一句:“生命,只是在一呼一吸之间。”

旅程短暂

1995年,他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干部专修班。一路漂泊,最终拿到了大专文凭,但那份文凭只是礼物——斜纹底印着“”字样。

尽管25岁的大专生有点老,但他依靠主持经验和实力进入北京电视台实习。那段时间里,上铺8个男人抽烟喝酒打呼噜。但真正忍受不了的是没有机会上镜,每天只好对着本子和话筒抑扬顿挫地配音。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无论何种身份,都应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坚韧性。

那年的春节他没有回老家,当机会终于来临,他担任一个小节目的主持。在那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小小舞台上,他展现出了自己的魅力,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的潜力与成熟。

随后的几十年里,那些经历似乎已经成为过去,而赵普现在已经成为了央视的一员,他们共同创造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人物形象,使人们记住了一个又一个名字,也让他们认识到了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勇敢面对困境,并且永远不要放弃追求梦想的心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