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两个“盲流”南头边关检查站偶遇
李勇是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人,高中文化。1987年2月,21岁的他来到广州打工,可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7月底的一天,他怀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来到深圳南头边关检查站,想去深圳打工,却没有边防证过关。没想到,在这里他认识了同样没有边防证却也想去深圳的一个年轻人,两人从此成了共患难的铁哥们。
那是上午11时,李勇在南头关口徘徊时,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人突然拉着他的手说:“你想去深圳吗?我们去找个熟悉这里的人带我们去吧!”没多久,他们找到了一个专门干这种事的人,每人交了50元钱后,在那人的指点下,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爬了过去。李勇当时还心痛花了50元钱,而同伴却深深吸了两口气,对李勇说:“我潘石屹来了!”
过了边防站,他俩这才开始交谈。李勇得知,这位叫潘石屹,比他大两岁,是来自北京国家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来的!他们越聊越投缘,最终以兄弟相称。
他们来到了深圳市布吉镇。在白天,他们四处找工作;晚上,就挤在3元一晚的小旅馆里。一周后,他们把口袋翻了一遍,只剩下5元钱。沮丧之余,那位潘石屹仍旧乐观地说:“我们不是有一身力气吗?明天就试试卖苦力,看看怎么样?”第二天,他们去了布吉镇的一家工地,在那里每天挑砖头10元,每小时加班1元。
然而,不料第一日结束时,由于劳累和不适应,那位曾经未曾干过粗活的潘石屹磨伤肩膀出血。而另一方面,当夜幕降临时,有意无意间,他向包工头支出了30块钱买了一本《中国经济》书籍,而另一人则买了一本武侠小说《白发魔女传》。
经过几个月艰苦奋斗,他们终于被正泰贸易公司录用为业务员。但由于语言障碍,即使拼命努力,也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当一次推销电话机过程中,因为无法表达自己普通话不通而遭受拒绝,但随即用纸笔写下解释情况,并成功完成交易。
尽管最初几周业绩并不理想,但最终他们逐渐适应并掌握销售技巧,使业绩显著提升。而就在这个时候,那位名叫李勇的小伙子对未来充满疑虑,但还是选择跟随他的朋友一起离开,让机会继续寻觅。
1988年5月底,他们各自带着1000多元积蓄闯入海口。这次尝试虽然失败但并未放弃希望。在一次偶然机会中,他们决定进入海南省东英镇的一家砖厂寻求新的生活。此刻,又是一场新的冒险正在等待他们...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