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过两难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有取舍。选择总是要经过煎熬,有时候就要放弃对过去所拥有的或所适应的。一个商人总是在对权力、财富、感情的取舍之中。
这其中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的企业更多的借鉴意义。比如我们熟悉的万科和他的创始人王石。一家靠倒腾玉米起家的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靠什么完成了连续十余年稳健的发展?在几经政策波动、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下,什么让万科不仅活下来,还能够不断壮大自身?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对于取舍二字,用万科的经历做了详尽的注释。
超过25%的利润不做
每一个卓越的商人,都会看到很多市场机会,如果说为了200% 的利润资本家敢于拿性命做赌注,王石显然不属于此类人,他显得那样的保守。
“我非常同意你的取舍问题,实际上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不是你会失败,而是你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什么都赚钱,这时候你反而会发现那些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他们取得成功就是他们如何从众多可能性中选出最佳方案。” 王石语言中既有思考,也很有感情。
事实确实在此。在杰克·韦尔奇接任通用电气CEO时,他出售了71项业务和生产线,其中包括中央空调业务、家用电器业务等GE以前起家的业务。几年中,由于兼并、合资以及参股等形式完成交易118项,这些战略上的精明决断催生了韦尔奇“数一数二”的战略,使得通用电气具有了一种独特优势,即使10年后也不会落伍。
虽然人们问GE坚持“数一数二”是否意味着放弃许多好商业机会?GE在诸多商业中的取舍,是近乎直觉悟性的还是审慎理性的抉择?
同样,在王石看来,万科稳健发展,也得益于这些原则。他提出:“我非常同意你的提法,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不是我因为失败,我因为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
此后,在1998年 万科开始减少项目,比如退出一些赚钱但与核心价值观相悖的事业。这也是他对于企业发展路线图的一个重要调整,让万科避免陷入混乱,并且保持其核心竞争力。此外,当深圳市政府推行股份制改革时 王石决定将自己手中的个人股份放弃,这再次体现出他对长远目标和公司健康成长更为重视的人生态度。
最后,在1993年的宏观调控背景下,当国家严格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时候 王石决定专注于房地产业,将其他可能带来的高额利润项目全部放下。这一次放下的决心,为未来的迅速增长奠定基础,让万科成为中国领先的地产开发商之一。
通过以上三个关键时刻,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面对个人信仰还是职业挑战时,都需要勇敢地进行必要的人生的三次放下——1983年的重新开始;1988年的转变;1993年的专注策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提升与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