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若想创造一个世界,必先毁灭一个世界。”这句话既可以被用来赞美,也可以被用来批评。尤其是在人们评价新浪CEO曹国伟时,这句话的意义变得特别复杂。

这个在新浪工作了12年,一手缔造起“中国第一门户网站”的上海男人,很爱破旧立新。他不遗余力地掌握控股权,从最初的收购案,再到执着地推进博客、微博,曹国伟频繁地游走在成与败的边缘。在2011年,当新浪市值接近500亿美元时,不断涌现各种争议:“新浪微博内容缺乏监管”、“新浪成为曹国伟一个人的公司”、“管理层卖出公司股票套现谋利”……面对这些争议,几乎没有接受过采访的曹国伟,在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大力邀请下,他终于决定和媒体坐在一起,一一澄清。

12年的努力留给我们的,是三大成就:

第一是统一股权。从成立之初,即便引入了美国投行资本,由于股东之间利益纠结,最终导致创始人王志东因内斗被驱逐。在此之后,每当有新的投资者带着钱和人加入,又迅速离去,而我们却坚持了一直。最终,我们通过增发股本等形式,将股份收归己有,使得新浪真正成为“员工们共同创业”。

第二是持续增收。在财务官期间,我最擅长并购。我通过收购广州讯龙、深圳网兴等短信服务商和无线增值服务供应商,让我们的收入暴增。而2003年后,我们即超过了靠短信起家的网易,并且连续几年的广告收入都赶超了搜狐。

第三是创造新品。我珍视两项作品——博客与微博。当2005年推出了博客时,我几乎将所有的人力财力都投入其中。国内同行评价我“疯狂”,而硅谷则把我视为“中国的扎克伯格”。但这一生意很快就被接受,并逐渐发展至今,每天访问量超过350万次。此外,还有我的另一次尝试——微博,它也是我们未来的核心产品之一,现在每天发送量已经超过2500万条。

当然,这些辉煌背后也伴随着负面的新闻。例如,在推进股权改革初见成效之际,我们竟然遭遇巨额资金流失,被指控操纵股价、卖空股票、套现谋利甚至有人直接抨击:“现在的新浪就是曹国伟一个人的公司。”

然而,无论如何,我都会欢迎政府监管。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而对于外界质疑说我们个人化太多,对业务发展产生影响,我并不太介意。我只知道,现在我们的发展非常好。

回顾过去,从1999年开始担任CEO以来,我们一直遵循自己的规划,以踏实、扎实和坚实的心态一步步前进。一开始,我们完善了新闻和内容;接着,为普通用户提供发布内容机会;最后,便是解决传播问题,为社交关系中信息分享提供平台。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三部曲”。

关于竞争对手,如搜狐或腾讯,他们都是行业前沿,但我的关注点永远是用户需求变化、技术产品趋势以及适时创新能力。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他们怎样强大,都难以阻挡我们向前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