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过两难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有取舍。选择总是要经过煎熬,有时候就要放弃对过去所拥有的或所适应的。一个商人总是在对权力、财富、感情的取舍之中。这其中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的企业更多的借鉴意义。

比如我们熟悉的万科和他的创始人王石。一家靠倒腾玉米起家的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靠什么完成了连续十余年稳健的发展?在几经政策波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什么让万科不仅活下来,还能够不断壮大自身?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对于取舍二字,用万科的经历做了详尽的注释。

超过25%利润不做

每一个卓越的商人,都会看到很多市场机会。如果说为了200%利润资本家敢于拿性命做赌注,那么王石显然不属于此类人,他显得那样的保守。我非常同意你的取舍问题,实际上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不是你会失败,而是你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你反而会发现那些进入世界500强公司,他成功就是他取舍结果。” 王石语言中既有思考,也很有感情。

事实确如此,如何使GE这样成熟的大公司像新兴小公司那样蓬勃发展?在杰克·韦尔奇接任通用电气CEO时,他出售了71项业务和生产线,其中包括中央空调业务、家用电器业务等GE以前起家的业务。几年后,由于韦尔奇通过兼并、合资以及参股等形式完成交易118项,这些战略性的决策催生了韦尔奇“数一数二战略”。

虽然人们会问GE坚持“数一数二”的经营策略是否意味着它将放弃许多很好的商业机会?这得益于“数一数二”战略实施。在20世纪80年代所取得傲人的业绩高速发展得益于这一战略。同样,在王石看来,万科稳健发展也同样得益于这个道理。

“我对1984~1992年的贸易做过统计,比如赚钱用黑字表示赔钱用红字表示,那里结果红字多过黑字。这说明市场很公平。”

此后,王石提出超过25%利润不做。在那个能通过屯地增长利润年代,让萬可躲过危机同时开始减法过程,即退出一些赚钱行业,如今被房地产界广泛提及的地产减法早已开始7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而这也让万可躲避更大的风险,并且保持快速开发。

生活中的三次放下

在王石看来,要有所放下才能坚持下去。他记忆犹新的也是那三次生活中的放下:

1983年,我第一次放下。那一年,我33岁,当过兵,在政府机关工作三年,有阅历,有信心。那时我不甘平庸,有野心。

1988年,我第二次放下——推动完成当时名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事务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将自己的个人股份全部置换为其他股票。

1993年5月28日,我们决定只专注房地产,不再涉足其他项目,这是我面临的人生第三次重要决定。当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大环境极端不好,你还要把握住所有可能带来大利润项目,这需要巨大的魄力,可以说这是专攻房地产成为1993年的决断之一!

随着时间推移,每一次回望这些历史都充满感慨,因为它们塑造出今天我的身份和角色。从玉米到住宅,从一个小型家庭企业到现在拥有资产超過1000亿人民币价值的一个全球知名集团,这一切都是由不断寻找正确方向,以及愿意接受挑战并勇敢迈出一步才实现的事情。此外,它们还让我学会了一些关于管理自己情绪与思想,以及处理复杂情况的手段,使我成为了现在这个位置上的一个人。但无论我走向何方,都不会忘记那些曾经帮助我成长的人和事件,他们塑造出了今天我的灵魂,也是我永远珍惜的人际关系网络的一部分。我相信,无论未来怎样变幻莫测,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一往无前,我们一定能够继续开拓未来的道路,为我们的梦想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