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90后青年楷模的身影,稳坐华人首富宝座15年。创业六十余载,他始终未遇亏损,自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一直风雨不换。这就是李嘉诚的传奇。
李嘉诚,又是怎样的人?
成为超人的征程
“外界将他塑造成神话,而他自己,则坚持以普通人之姿前行。”
85岁的李嘉诚,从早年的创业至今,一贯保持两种习惯:一是在睡前必读书籍,不论专业深浅,他都要精准理解;二是在晚餐后,每日花时间观看英文节目,因为怕落伍。
勤奋与自律,是他成功的基石。
关于工作习惯,最著名的是他的作息规律:无论何时睡觉,都在每天5点59分闹钟响起后醒来。他先听新闻,再打高尔夫,然后赴办公室。
熟悉他的同事称,他是个危机感极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思考未来。他总是设想公司面临逆境,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等到危机来袭时,他已做好准备。”
一个广为传播的事实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尽管全世界陷入了经济大萧条,但李嘉诚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变故,并提前做好了准备。结果,在危机中,不仅没有亏损,还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作为商界巨擘,李嘉诚对数字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从20岁开始,李便热衷于研究其他公司的财报。他不仅寻找投资机会,更学习其他公司会计处理方法和资源配置。他自称能掌握集团内任何一家公司近年发展数据:“看就能牢记,是因为我投入。”
对于信息重要性,李常言道:“我宁愿去了解所有,我不希望有人能够欺骗我。”虽然85岁高龄,但他对新技术仍然如饥似渴。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两台电脑显示旗下企业股价变化,以及苹果笔记本,这是他日常工作必需品。
每日清晨,Lee收到当日全球新闻摘要列表,其中来自《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知名媒体。尽管喜欢纸质版,但随着iPad出现,他转而使用电子版,即使现在更倾向于手机阅读。
这些习惯,让Li始终站在资讯最尖端,也让这个老人投资了一系列科技企业。
Li多位下属透露,其善于提出问题,对待新事物总问:“这和我、我的公司有什么关系?”并请专业团队探讨答案,比如社交媒体崛起时,他们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公关策略,并开发软件评价不同渠道效果。
“如果不是个停滞的人,就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Li的一位下属感慨,“外界把他看成超人,而他自己,则始终视自己为变成超人的之前那个人。”
与自己的相处
几乎从不生气,对所有人都是一副标准笑脸。
熟识Li长达十几年的员工表示,他们无法理解Li的情绪变化。“难道没有生气过?为什么会难过?发火吗?”他们迷惑良久,却回忆不到这样的场景。
询及Li强硬的一面,当问及此事,一位跟随二十余年的高层反问:“强硬怎么定义?”
在她多年印象中,Li决断迅速但并不咄咄逼人。“如果你说得对,他会听你的,而不是坚持己见。”
生活中的单纯快乐也是其特点。在香港街头漫步,Li就像个念旧好玩的大爷,与身边人们谈论昔日风貌。
另一位亲历者透露,Li喜欢观赏电影,每次选择一个角色,与剧情共度,“仿佛置身其中”。
然而,这个感情丰富的人懂得控制情绪。“书籍是我一切”的哲学,是Lis冷静心态来源之一。但即便如此孤独,只有少数人才真正知道如何享受这种孤独——这是Lis自然状态,也是他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