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温暖的夏日,阳光洒满了滨北农场,每个人都在忙碌着自己的工作。张大伯,那个能喝酒、会吹牛开粪罐车的四川人,他今天换了一种方式来展示他的专业——使用无机肥和无人机。
记得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张大伯讲述的是他当兵回四川老家探亲休假时的一次经历。那时候,他乘坐客轮从重庆到湖北宜昌,从长江中游顺流而下。清晨天还未亮,江面雾气朦胧,客轮上的炊事员解完大便后,要打水做饭。他急中生智,用舀子舀去大锅中的固状物,再拌上玉米面,让那锅稀饭既不浪费,也能继续提供给旅客们早餐。这一幕就像是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一次预演,无论是有机肥还是无人机,都在追求更高效、更环保的生产方式。
我的父亲也有一段与粪土相关的故事。在我们老家的鲁南临郯苍平原,那里地处沂山余脉西面,沙质土壤肥沃,最适合生姜的生长。当年父亲跟着村里的几个本家兄弟贩姜到江苏新沂,他们每晚下半夜出发,将整理好的生姜包裹好,然后走夜路前往销售地点。在途中,他们会暂停歇息,在一片葱地边吃煎饼,这时他们不知道的是,那葱叶上竟然浇满了糞料。父亲见到二哥嘴角似乎沾着屎,但这是否真是假?这样的生活环境让人们对“有机”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如今,我们城市居民享受着舒适楼房生活,却可能忽略了农业生产中的环保问题。人类对于食物和蔬菜的追求变得越来越高端,而那些真正口味丰富、健康自然成分丰富的地道食品却被遗忘。不知何时,我们再也不能享受到纯净天然的大粮食与蔬莱了?
回到滨北农场,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常常跑到田埂边捉蚂蚱,那些趴在田埂上的,或藏在稻叶间,有成双成对的情景。我发现那些瘦小的是公蚂蚱,而胖大的则是母蚂蚱。一旦捕捉回家,便用油煎食,不仅美味,更是一种童年的快乐。而这些简单而又充实的事物,如今或许已被我们所遗忘。
随着时间推移,我带女儿驾车返回那片曾经熟悉的地方,她目睹了现代化农业技术——无人机施肥、撒药以及施放无机肥。我想起那段岁月,当我和伙伴们围观张大伯抽取厕所后的化粪池,大粪扑鼻而来,那份神圣感仿佛永远铭记于心。
现在,我坐在这里,看着窗外宁静的小镇,对比之下,是不是我们的生活真的已经过于文明过度呢?我们的孩子们是否还有机会像我一样,在田野间自由奔跑,在草丛中玩耍?抑或未来的人类,只能通过屏幕欣赏那些真实存在但逐渐消逝的事物?
作为一个父母,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体验那种接触自然、接触土地的手感;希望他们能够明白,无论科技多么先进,无论生活多么舒适,我们依旧需要这些简单而又重要的事情来维系生命链条。如果没有这些基本需求,即使是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也无法替代现实世界中的泥土和汗水。
所以,让我们珍惜这一切吧,就像珍惜最纯净的地道食品一样,因为它们不仅仅是身体健康的源泉,更是精神世界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