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

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由自由分子领导的叛乱,并判处领袖李列耶夫死刑。当绞刑开始时,李列耶夫在一阵摆弄之后,绳索断裂了,他猛然摔落在地上。在当时,类似这样的事情会被当成是天意,犯人通常会得到赦免。

李列耶夫站起身后,向着人群大喊:“你看,他们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宫殿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并说:“陛下,李列耶夫这样说:‘你看,他们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听到这样的话,沙皇说:“那么,让我们来证明事实相反。”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裂。

你必定会为李列耶夫的愚蠢而发笑,却不会想到,类似的事情在你的身上也可能发生。想想你是否为了逞强而说过过激的话就明白了。

你应该明白,如果想要用言语震慑别人,你说得越多,就越显得平庸,而且越不能掌控大局。同时,你说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说出愚蠢的话。

如果你说的比需要的少,必定会令你看起来更了不起,更有权势。因为你的沉默会让其他人不自在,而人是追求诠释和解释的机器,他们想要知道你在想什么,如果你小心翼翼地控制住要吐露的讯息,他们就无法洞察你的意图。

借助言语想要驱使人们去做你希望的事通常是行不通的,他们只会因为你的怪僻而反对你,毁灭你的愿望,不服从你。所以,在人生绝大部分的领域内,你说得越少,就 越显得神秘。当 你学会闭上嘴巴时实际上更有机会拥有权力。

请记住:话一旦出了口,就无法收回。控制你的言语,要特别小心讥讽之言,你从刺人的话中得到 的短暂满足感远远不及 你付出的代价。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万世警训 在今天依然见证着它 的价值,不可没有它 的道理。

古 人早有明训:“言语伤人,比刀枪还利。” 许 多 人常以 “嘲弄”他 们 为乐子,也 有 部分 综艺节目的主持 人戏称未能 在比赛 中过关 的 来宾“笨”,或 嘲笑比赛者的长相 “丑”。其中有些虽然只是属于玩笑性质,但总让 人觉得 不妥,因为 “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批评,将 会使听者产生 不悦;因此 古 人 说:“丧家亡身,以 言语占八分”,似 有其 道理,是叫 人不得不谨慎。

法国巴黎有一名“美食专栏作家”,经常在文章中特别赞誉某家餐厅,或严辞批评某些餐厅的菜肴。一次,此专栏作家对一餐厅的一道菜色作出“像猪食”的评语,以致激怒了餐厅老板。那位老板事后特别邀请此美食专栏作家去试吃“精致美味佳肴”,但那位专栏作家的尝试结果令人瞠目结舌,“设毒宴”下毒,最终导致这位专栏作者气绝身亡。这真是一个教训,“说话前先三思”。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监狱中的禁闭室,用来惩罚不听话的人。但即便是在那里,即使一个人关上了门,他还是能够保持沉默,一呆两个星期或者更长时间。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知道沉默是一种力量,它能让对方感到无所适从,有时候真的可以让一个人疯狂,所以很多擅长心理战高手都会利用这个技巧来打击他们的人,也往往利用它来达到目的。

有一名经营印刷业老板,在经营多年后萌发退休念头。他原来从美国购进了一批印刷机器,用几年时间磨损扣除之后,还剩250万美元价值。他决定出售这批机器的时候,一定不能低于250万价格。一名买主谈判时,对这些问题滔滔不绝,这让老板恼火。但就在他刚要发声的时候,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底价,便冷静下来,一句话也不再吭声,那个人继续说话直到没词可讲,最终那个买主只有承认自己已经超过预算,从而完成了交易,这个老板以原价卖掉了他的印刷设备,同时又额外赚取100万元。

沉默不是简单地指一种行为,而是一种成竹、冷静的情态,更是一种优势感觉,从而逼迫对方先亮底牌。如果表现出沮丧,只能是一个山穷水尽的情况。这只是表达力量的一种技巧,而不是本身就是优势。

思想者认为沉默是一种智慧;教育者认为它是一种品德;艺术家则认为它是一股魅力。不错,当一个人的思想深邃,当一个人的力量充实,当一个人的生活丰富,都源于他的沉默。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语言能够替代真正的心灵交流。而那些不断提倡使用语言的人,其实是在忽视这种潜移默化的心灵沟通与理解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伟大的智者都崇尚宁静思考和内省练习。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一次选择保持安静,就是一种勇敢,每一次坚守自己的立场,就是一种坚强,每一次克制冲动,就是一种自律。而这些都是提升个体素质、增强自我意识、实现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何时何地,都值得我们深思熟虑地去探讨和体验这一至关重要的人生智慧——如何通过有效地运用我们的语言,以及如何懂得尊重并珍惜那份无声却至关重要的情感连接与真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