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岁小小汤圆创业到亿万身家,三全食品的传奇故事

一、第一颗速冻汤圆的诞生

在许多人选择退休享受生活的时候,陈决定走上商界的道路。尽管他当时担任医院副院长,但家庭经济压力仍然很重,因此他选择了创业。陈凭借1.5万元作为初始资金,开设“三全冷饮部”,出售软质冰淇淋,这一举措非常成功。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一行业,他意识到需要转变。

陈的灵感来自一次哈尔滨之旅,那里的人将饺子放在户外冰冻。这让他想到,可以把汤圆也做成速冻品。他对原料和制作工艺进行了细致考察,将泰国高质量糯米粉采购,并选用优质猪肉和花生,以确保产品质量。他最终研发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并利用电视剧《凌汤圆》的热潮,将其命名为“凌汤圆”并注册了“三全”的商标。

二、蹬着三轮车推广市场

为了推广他的新产品,陈开始骑着三轮车去郑州各大商场直接展示并煮给消费者品尝。他遭到了很多拒绝,但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最终他的产品逐渐被接受,并且成为这些商场的供应商。此后,他扩展到了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建立销售网络。在市场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他自己动手组建了一条生产线,使得日产量迅速增加至30吨。

之后,他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水饺、包子、馒头等新产品,最终成为“速冻食品专家”。经过十几年的辛勤工作,在2008年,“三全食品”成功上市,而2013年,陈以165亿身价荣登河南首富榜单。

尽管已经功成名就,但陈依然没有停息。他始终坚信:“搞什么事都要专注,以小博大,从基层做起,一点一点,不要贪大求洋,不要好高骛远。这样的话,稳中求快。”

三年后的互联网+转型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火爆,传统企业纷纷加入互联网时代。陈同样与时俱进,对公司进行触网转型。他认为:“通过互联网减少中间环节,让消费者更快地得到我们的产品,这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思维方法。”早在2014年,“三全鲜食”便通过APP提供服务,为都市白领提供便捷午餐解决方案。而现在,“盒饭机”已覆盖北京和上海,还有计划进一步扩展至杭州、苏州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