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如

【人物名片】陈,三全食品创始人。

天命之年大胆创业、蹬着三轮车卖汤圆、70岁成为河南首富,三全食品创始人陈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段商界传奇,而专注、实干的工匠精神是他最闪亮的底色。

一、第一颗速冻汤圆

50岁,大多数人都在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而陈却大胆选择创业。尽管当时他在医院担任副院长职务,但是家庭经济负担仍然很重,因此走上从商的道路。

陈借来1.5万元作为初始资金,创办“三全冷饮部”,卖软质冰淇淋,生意十分火爆。但是随着卖冰淇淋的人越来越多,利润降低,他决定转行。

陈的创业灵感来自一次哈尔滨之旅,当时他看到当地人将饺子放到户外冰冻,于是突发奇想:汤圆应该也能冰冻。

从原料配方到制作工艺,再到产品包装,陈一丝不苟,亲力亲为,“买泰国的5000块钱一吨的糯米粉,用最好的猪肉和花生”,终于做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当时电视剧《凌汤圆》热播,他抓住机会,将产品命名为“凌汤圆”,并注册了“三全”的商标。

研发出了速冻汤圆,但如何将其推广至市场,是他的首要难题。为了开拓市场,他开始蹬着三轮车到郑州各大商场推销,并现场煮给人们品尝。他经常被拒绝,但依然坚持到底,“推销必须得放下架子,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值得。”

凭借这种方法,不仅进入了郑州的大型超市,还逐步扩展到了北京、西安等城市建立销售网络。随着市场扩大,他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加快生产速度,一年后日产量达到了30吨。此后,他不断创新,以水饺和包子为例,也加入了新产品线中,使其成为“速冻食品专家”。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2008年成功登陆深交所,其价值达到165亿,为河南省内首位高净值个人。而即便功成名就,他奔跑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他认为:“把握时代脉搏,不断适应变化,这才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互联网+”转型

2015年,“互联网+”概念持续火爆传统企业纷纷接轨互联网。面对这一变革,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不得不重新审视经营策略。在这场变革中,比起其他企业而言,最有勇气与机智地进行触网转型的是我们熟悉的小小食材巨擘——三全食品集团。这一切源于公司总裁兼董事长张某对未来趋势敏锐预见,以及他对于数字化营销与供应链管理技术应用极高兴趣以及卓越执行力及决策能力所致。

早在2014年,比起许多其他同行业者迟缓调整战略之前,他们已经采取行动。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进一步完善了手机应用程序以提高用户体验,并通过实施智能仓库自动化系统提升物流效率。此举有效减少了成本,同时加强了品牌形象,使得消费者更加信赖他们提供的一切服务,从而确保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即使是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领先地位。

目前看来,在这个快速发展且充满挑战性的数字时代里,那些能够迅速适应并利用新技术优势以促进业务增长并增强竞争力的公司,如今正处于历史性关键节点之一,它们正在塑造未来的工业格局,并引领全球经济向更好方向前进。而对于那些敢于创新思维,对待每一个问题都能寻求解决方案并有效实施的人来说,他们无疑会继续站在顶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永远保持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