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如

【人物名片】刘绍喜,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刘绍喜,被誉为“中国木业大王”,将宜华从一家简陋的家具厂发展为总资产700多亿的木业王国,其背后的经商之道是什么?

一、大胆下海经商

1987年,当第一波创业浪潮席卷而来,这一年,任正非创办了华为,而宗庆后则成立了娃哈哈。同年,刘绍喜也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借得800块钱,在莲下槐东建立了一个叫做宜华的小型家具工厂。这座工厂起初条件十分艰苦,但刘绍喜并不气馁,他凭借着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无畏创新精神,将家具生产推向了前方。

为了吸引顾客试用他的产品,刘绍喜提出了一个独特的策略——免费试用期限为一年。在这个期间,如果客户对产品满意,他们才需要支付费用。这种策略不仅有效地打开了市场,还迅速提升了公司销售额,使其在短短三年内突破百万级别。

随着业务不断扩张,眼光敏锐的刘绍喜又发现了一条新的道路——原木地板。他与台商合作,从出口贸易开始,不久便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二、重视品牌信誉

1992年,当原木地板成为他追求的一个新目标时,刘绍喜决定转变经营方向。他与台商合作,对方负责销售,而他则专注于生产。但是,由于技术上的不足,一次错误导致了一位台商要求退货。面对此事,尽管心中有万千忧虑,但刘绍喜坚持承担一切责任,并且强调,“做人要有担当;做事要有诚信。”这份诚信不仅赢得了对方深深敬佩,也成就了一段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那之后,他决心打造自主品牌,便于同年的12月成立宜华装饰木制品公司。这一次,他邀请工程师进行技术指导,以解决因水分增加而导致变形的问题。经过不断努力,最终研发出了喷气复式烘土窑方法,使得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此举使宜华迅速崛起,为国内外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并被评选为“信誉品牌”。

三、建立木业王国

然而,就像所有伟大的梦想一样,它们都需要更远大的愿景和更坚定的步伐。在追求百年企业梦想的时候,资源有限成了瓶颈。于是,他决定将目光投向海外,与世界各地建立连续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森林基地。一切似乎都不太可能,因为目的地偏僻交通落后。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他的野心和智慧。在缅甸的一片偏远森林里,他看到了机遇,并成功让进口商品抵达汕头。而这只是序曲,那些遥远的地方以及更多机会正在等待着他去探索和开发。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再加上不可思议的经济增长率,无数的事实证明,只要你始终保持耐心、勇敢、诚恳,你就是那个能够实现任何梦想的人。在今天看来,那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男孩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性的企业家——中国最著名的大亨之一,即我们所说的“中国木材大王”——柳紹基先生。而他的故事依旧在继续写作,每一步都充满希望,每一次挑战都是向未来的迈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