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如
【人物名片】刘绍喜,是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被誉为“中国木业大王”。
他将宜华从一家简陋的家具厂发展为总资产700多亿的木业帝国,其背后的经商之道是什么?
一、大胆下海创业
1987年,当任正非创办了华为,而宗庆后成立娃哈哈时,刘绍喜决定投身于这场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大潮中。他的初心是为了改变命运,他渴望脱贫致富。
在那年的寒冷冬日里,他借得800块钱,在一个小房子里成立了莲下槐东家具厂,这标志着宜华集团的诞生。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不畏困难,开始制作家具。
然而,由于知名度较低,销售量并不理想。为了打开局面,他决定实施“免费试用家具”活动,让顾客免费使用一年后再付款。这次策略成功吸引了众多客户,使其家的产品迅速走红市场。
短短三年时间内,该工厂销售额就突破了一百万人民币,这只是刚刚开始。
二、重视品牌信誉与创新技术
随着业务不断扩张,刘绍喜发现原木地板市场潜力巨大。他转型做出口贸易,与台商合作,将生产和销售分开。但当台商反映部分商品质量问题时,他果断承担责任,用真诚和担当赢得了对方信任,并最终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
同年12月,他成立宜华装饰木制品公司,从OEM向自主品牌转变。在解决原材料容易变形的问题上,他邀请工程师进行技术指导,并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最终开发出了喷气复式烘土窑方法,以提升木材品质。此举使宜华成为了国内领先的地板制造商,并被评为“信誉品牌”。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大型木材企业
刘绍喜有远见,不仅希望将宜华成为百年老店,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他意识到国内森林资源有限,因此决定在海外寻找新的供应源并建立基地。他四处考察,最终选择缅甸作为第一个海外基地。当地条件艰苦,但他巧妙利用当地马匹运输木材成功克服难关,为全球市场提供稳定供应。
随后,又在非洲、美洲及亚洲其他国家设立了更多基地,以确保产品来源多元化并且环保。此举不仅加强了公司的地位,也体现出他的长远规划思维。在这个过程中,“砍一棵树补一株苗”的理念成为了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即通过种植来抵消采伐所造成影响,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经过无数风雨考验,如今刘绍喜已站在峰巅,一路走来的奋斗精神和智慧让他成为了一代传奇。而未来,只等着我们去探索那些未曾揭晓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