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如

【人物名片】万隆,双汇集团董事长。

万隆所信奉的价值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他这辈子最喜欢的事情是“杀猪,把猪杀好”。

让肉联厂转亏为盈

从部队退伍后,万隆进入年年亏损的漯河肉联厂,“资产不过468万,亏损却有580万。”上世纪80年代初,猪肉价格上涨,老厂长马上储备1500吨猪肉,准备春节卖个高价。万隆却认为,“如果不及时外销,春节后猪肉价格将大跌”。厂长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刻将猪肉抛售,4天就赚了50万。果然,春节后市场上的猪肉集中抛售,价格大跌,他由此一战成名。此后,他从一个办事员开始节节高升,一直到成为新的厂长。

当时,他遇到了很多困难,如关系户众多、整天光说不干等问题,但他坚持自己的目标:“怎样把企业搞活,让800名职工有活干、有工资发”。他大胆进行改革,将实施“三打破”策略。首先,将打破工资结构;其次,将打破铁饭碗;最后,将打破铁交椅。结果,当年就转亏为盈,为企业带来了10万元的利润。

之后,他瞄准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的时机,并投资分割肉车间向前苏联出口了1000吨猪全年达到5万吨。这使得他在5年内攒下了1600万元家底。

双汇火腿肠的逆袭

1992年苏联解体,使得出口路被堵住,而很多其他公司陷入绝境。但万隆早已做好了准备,“上马火腿肠项目”。原来,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发现发达国家对于加工食品占比30%-50%,而中国不足1%,市场空间广阔。他募集资金并引进生产线建立亚洲最大的一条龙,从屠宰加工到纸箱包装再到生物工程都包括在内。而1992年的2月份第一支“双汇”牌火腿肠问世。

然而当时江湖霸主是洛阳春都火腿肠,但随着春都老板过度扩张而日渐式微。因此 万隆推出“双汇王中王”,以土猪冷鲜为原料,同时请来明星代言人,加强经销商队伍迅速带动品牌知名度提升。一年的时间内营收突破20亿,并成功在深交所上市至1998年12月。

风波过后东山再起

接下来他将目光投向冷鲜市场。他引入国内使用全流程冷链,不仅改变整个行业,还导致2003年的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在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121亿元,但是仍旧保持硬气态度承担责任,并且提出三个承诺:食品安全制度化奖励基金成立、源头控制加强以及生猪头头检验。这场危机最终过去,而2016年营收达到518亿,是他的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胜利。不过他依然坚守于自己的理念:“我只是一个标准的杀pig卖meat's butcher。我什么事儿都不干,就干这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