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如

【人物名片】万隆,双汇集团董事长。

万隆所信奉的价值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他这辈子最喜欢的事情是“杀猪,把猪杀好”。

让肉联厂转亏为盈

从部队退伍后,万隆进入年年亏损的漯河肉联厂,“资产不过468万,亏损却有580万。”

上世纪80年代初,猪肉价格上涨,老厂长马上储备1500吨猪肉,准备春节卖个高价。然而,一位叫做万隆的人认为,“如果不及时外销,春节后猪肉价格将大跌”。他建议老厂长立刻将猪肉抛售,并且果然在4天内赚了50万元。这一决定成为了他的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此后,他从一个办事员开始节节高升,最终成为新的厂长。当时,他面对的是一个关系户众多、整天光说不干的情况,但他没有管那么多,只想着“怎样把企业搞活,让800名职工有活干、有工资发”。

他大胆进行改革,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一律开除,不论其身份。这种新风气迅速改变了整个企业,使得当年的营收实现了翻番,从亏损变成了盈利,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逆袭故事。

之后,他瞄准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的时机,将资金用于分割屠宰车间,然后向前苏联出口1000吨猪肉,全年达到5万吨。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攒下了1600万元家底,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双汇火腿肠的逆袭

1992年,当苏联解体导致很多中国公司陷入困境时,比如许多屠宰场和加工食品的事业纷纷关闭,而万隆早已准备好迎接挑战。他发现市场上的另一种产品——火腿肠,在发达国家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则几乎无人问津,因此他决定投资于火腿肠项目。

通过引进10条生产线并建立亚洲最大的火腿肠生产基地,以及其他相关产业链,如冷冻处理、纸箱包装等,最终成功推出了第一批“双汇”牌火腿肠。但正当他们取得成功之际,他们遇到了来自洛阳春都火腿肪的大力竞争者。不过,由于对方忽视了一些关键细节,如土耳其红豆以及使用中温杀菌保留原味等技术手段,而双汇却紧跟这一趋势,加强品牌宣传利用明星代言人的策略,使得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至全行业领先地位仅一年即获得20亿人民币收入。

1998年12月,在不断扩展和改善产品质量之后,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此后的几十年里,他再次调整方向,将目光投向冷鲜肉市场,并采用全流程冷链管理系统彻底颠覆行业标准,最终于2003年的销售收入突破百亿人民币。然而,在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中,他们遭受重创,但仍能迅速回归正轨并重建信任,以至于到2016年,他们再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东山再起与逆境挑战的典范案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