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柳传志的创业历程

文/清如

在中国商业史上,柳传志是那个名字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作为联想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联想集团高级顾问,他的名字与“IT教父”这个称号紧密相连。但谁能想到,在他取得如此辉煌成就之前,他曾经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儿?

1984年,是一个重要的创业时间窗口。这一年,王石创立了万科,而40岁的柳传志则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联想。起初,生活拮据,全家七口人挤在一间12平米的小房子里,但柳传志并不甘于平庸。他决定踏上艰难的创业之路。

为了度过生存危机,他曾蹬着三轮车卖货,也曾为了一张审批报表而忍受办事员的脸色。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柳传志需要快速调整和自我迭代,以适应新环境、新思想、新政策。当时面对国家控制电脑进口额度和关税政策,他积极争抢进口批文,以继续发展电脑代理业务,同时坚守底线,“法律手续必须完备”。

经过艰难代理期,1990年,柳传志推出了联想品牌电脑,这标志着新的征程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2000年,当戴尔以直销模式打入中国市场时,联想遭遇到了劲敌。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人都认为联想已经遇到了“克星”。但并没有让柳传志轻易认输。他审时度势,将联想原本分销模式改成“双模式”,既做大客户,也做商业客户。此外,还进行了内部文化改革,上下各方面紧密配合,不只顾部门利益,在协商中制定政策、规范。

经过三年鏖战后,一切终于逆转过去。2004年,联想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这一举措震惊科技界。之后,杨元庆接任董事长,而退居幕后的柳传志依然保持着对公司的一份关怀特别是在公司遭遇巨大困难的时候。

然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企业内部矛盾加剧,加之经济环境恶化,使得联想出现首次亏损,全年亏损2.26亿美元。这是公司第一次站在悬崖边缘。而这时候,又是一个重返舞台的时候。当地领导班子的重新搭建以及塑造企业文化成为重点任务。在欧洲宣讲时,他向观众展示了人性化员工管理制度,如提供没有天花板舞台、解决饮食住房问题等措施通过这些改革,当年的年底便实现扭亏为盈,并且两年之后,更是成为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生产商。

在这三十年的旅途中,无论是在艰难创业还是鏖战戴尔,以及东山再起,每一次坎儿都是痛苦又愉悦交织的情感体验。而对于那些经历过无数风雨的人来说,只有不断拼搏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这就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或许应该说,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类精神力量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展现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正是我们今天所学习和尊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