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我们经历了生死边缘的艰难时刻

文/清如

【人物名片】柳传志,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联想集团高级顾问。

在中国商业史上,有一段特殊的时间窗口——1984年。这个年份见证了王石创立万科、张瑞敏接手海尔,而40岁的柳传志则决定投身于电脑行业,创建了联想。他的生活条件微薄,全家七口人挤在12平米的小房子里,但他决心不甘平庸,不忍虚度时光。

为了生存和发展,柳传志曾蹬着三轮车卖货,为了一张审批报表而忍受办事员的脸色。他还要快速调整和自我迭代,以适应新环境、新思想、新政策。当国家控制电脑进口额度和关税政策影响着他的业务,他积极争抢进口批文,以继续代理电脑业务,同时坚守底线,“法律手续必须完备”。

1990年,柳传志推出了联想品牌的电脑,这标志着新的征程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戴尔以直销模式打入中国市场后,连续两年市场份额下降。面对戴尔这位“克星”,很多人认为联想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柳传志没有放弃,他制定了“两条线作战”的策略,一方面准备与IBM进行并购谈判,一方面集中火力对抗戴尔。他认识到文化至关重要,因此大刀阔斧地进行内部文化改革,上下各方紧密配合。

经过三年鏖战,2004年,联想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这一举措震惊科技界。此后杨元庆接任董事长,而柳传志虽然退居幕后,却仍然保持关注。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当企业出现首次亏损时,他重新出山担任董事局主席,并领导公司重建领导班子塑造企业文化。

为了重建外界信心,在欧洲宣讲时,他展示了人性化员工管理制度,如提供无限舞台、解决饮食住房问题等。这一系列改革使得当年度底即实现扭亏为盈,并在随后的两年内将公司位置提升至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生产商。最后,再次交回杨元庆手中的董事长职务前夕,他回望过去三十年的经历:“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