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实习经历成就了励志故事的反复练习

在一次与同事共进午餐时,我听到了关于公司新入职实习生的讨论。恰逢那天,大家都穿着运动服上班,小姑娘初来乍到,身着整齐的小西服,还精心打扮一番,虽然有些拘谨,但看起来比我们这些嘻嘻哈哈的女孩更有职业范儿。午饭时,我们一致对我感慨: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成熟,就连小北看着都显得更加成熟。我不禁思考说:那是因为只有那些早已准备好的小伙伴们才会去实习,而像我这样的还沉浸在大学图书馆里的恋爱中。那一刻,每个人也都深思了一下,这样的经历确实让人庆幸——如果不是提前几年毕业,那么毕业之际简历上的空白将难以找到工作。

如今,实习经验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申请工作时,不同的实习经历甚至能在简历评分中获得不同的加分。这让我回想起过去,当所有读书时间都是享受生活、寒暑假都是吃喝玩乐的时候,我绝不会理解这个问题——除了最后几年自由时光,都没有娱乐和快乐。但工作多年后,再回头,我才意识到当年是我极其愚蠢而天真。在那个时候,我完全忽视了学习以外的一切。

因此今天,我专门想要探讨为什么企业喜欢雇佣有过实习经历的应届生。

作为工厂招聘人员,每年我都会前往当地的大、中专院校进行招聘活动。我们与学生聊得最多的是他们除了学习外还做过什么。而对于我们的应聘者,他们可能学历并不高,更不要说成绩突出了。但真正吸引我们的,是他们如何利用课余时间。有的同学每天下课后去肯德基打工,有的去茶餐厅打工,他们能在面试中背诵完整的前台点单流程;还有些人暑假期间跟电器安装工人一起去实习,为我们分享如何根据买家身高安装壁挂电视机。这些建议虽然与我们的岗位无关,却包含了一些通用的东西,让我们参考,比如他们知道岗前要熟记操作流程,遇到问题要如何解决,以及工作时要以客户为导向。这些简单朴素的事物,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作为个体自己会有自己的领悟和处理方式,也许不足够,但在许多初级岗位上,却比学校学习到的知识更有用处。

因此,这类学生成为我们的首选。

听到这里,你或许会认为这不过就是打零工罢了,对于谁来说都不稀奇。不过确实在很多初级岗位上,这些都是简单朴素的事理,它们不足以支撑一个学生在漫长职场生涯中一直领先。而正因为如此,企业喜欢选择那些曾经参与过实习的人员,而不是仅仅因他们有一段工作经验而这么做。所以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分享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小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叫Z,他是一个本科院校的大三生,比其他面试者略显成熟一些。他头脑灵活、沟通能力强、英语水平也不错,并且业余时间喜欢足球。但是在面试过程中的关键点,就是Z所就读学校的地位良好。当地许多家庭都希望通过寒暑假安排合适的人教孩子,因为家长通常此时忙碌,没有足够时间照顾孩子,同时担忧孩子无法好好学习。我曾以为这是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但Z不同。他利用家教机会建立了良好的联系,与家长建立起信任关系,然后迅速组建了一间夏令营。他租赁民房改造成教室,还自费购买空调。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他成功收获了数万元人民币收入。

我非常欣赏Z,因为他把问题转化为了机会,不畏惧风险,一直积极探索并创造利润。我相信他能做更多的事情。在加入公司后,他开始从事基础任务,但由于他的快速完成和承担额外责任,他很快便被提升至负责一些项目组任务。在半年的时间里,他已经常见于办公室区域。那次笔试结束时,由于候选人众多,我抓狂不已,当即邀请Z协助监考。不久之后,他带来了两名志愿者帮助监考,使笔试顺利举行完毕。此后的每次人才市场或校园招聘,无论规模大小,都总是借助他的力量。在他身上,每次主动承担更多任务,无需指示,即可保证一切妥善完成。

正是这样的性格使得Z能够闪耀出来,因此一年满期后,他获得升职,并且如今已经稳定地位于公司内部。那么为什么企业偏爱那些拥有丰富现役经验的人呢?我的总结如下:

第一点,因它们已经基本明白学校与公司之间差异,并学会用成人方式处理问题;

第二点,因它们提供给面试官准确发现优势和劣势,以识别是否适合特定职位;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它们愿意比同龄人更多思考。当我想着这是我的最后自由之日,它们则想着为未来职业生活多积累一点。这就是为什么它能够胜出众多候选人的原因之一——并非所有现役经验都会让你脱颖而出,但决定参加现役,你已经超过同龄人们一步迈出了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