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世界500强中的“杀猪匠”,一生只做一件事

文/清如

人物名片

万隆,双汇集团董事长。他的价值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他这辈子最喜欢的事情是“杀猪,把猪杀好”。

让肉联厂转亏为盈

从部队退伍后,万隆进入年年亏损的漯河肉联厂,“资产不过468万,亏损却有580万。”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老厂长马上储备1500吨猪肉,准备春节卖个高价。然而,万隆认为,“如果不及时外销,春节后猪肉价格将大跌”。他建议即刻抛售,并且果然在4天内赚了50万元。这次决策使得他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

此后,他从一个办事员开始节节高升,最终成为新的厂长。当时,肉联厂关系户众多,但很多人光说不干。然而,只有改革才能解决问题。因此,他大胆进行改革,并实施了“三打破”策略——打破工资结构、打破铁饭碗、以及打破铁交椅。在这一系列改革中,他勇于挑战旧有的体制和习惯,最终使得那家曾经年的亏损企业,在一年之内就转亏为盈,并实现了10万元的利润。

之后,他瞄准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的机会,将分割出的车间向前苏联出口了1000吨猪肉,全年达到5万吨,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双汇火腿肠的逆袭

1992年,当苏联解体并关闭市场门户时,一些企业陷入困境,而万隆早已提前规划。他发现发达国家70%以上的食品都是加工食品,而中国只有不足1%,市场空间巨大。于是,他投资建立了一条龙生产线,从屠宰到包装,再到生物工程,不仅创造出了亚洲最大的一条龙生产基地,还推出了第一支“双汇”牌火腿肠。

尽管面对当时市场上的竞争者洛阳春都火腿肠,但通过精心制作土猪冷鲜肉原料,以及90%以上都是纯正品材料,同时请来明星代言人的策略,使得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此外,他还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经销商网络,使得产品迅速覆盖全国各地。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以20亿人民币的大业绩取代竞争对手成为行业领头羊。

风波过后东山再起

随着火腿肠业务稳固下来, 万隆又将目光投向冷鲜肉领域。他引进全流程冷链技术,让整个产业链从生产到销售无缝连接,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产品。而到了2003年,其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冷鲜食品供应商之一,其销售收入突破100亿人民币。

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面对这种危机情况下的检视与自我批评和改进,是一种真正领导者的态度。这场危机虽然造成121亿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但也促成了系统性的变革和创新,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坚韧和健康。而到了2016年,该公司已经完全走出低谷,其营收超过518亿人民币,而且77岁高龄仍然亲自参与管理工作。

他坚持自己:“我只是一个标准的杀猪卖肉的人,我什么事儿都不干,就干这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