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物:周成刚,清醒前行的求学经历在社会喧嚣中展开
作者简介:周成刚,是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苏州大学。曾任教十年,并自费留学澳大利亚,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1998年被BBC录取,2003年回国加入新东方。
三年比十年更重要
高考时,周成刚以英语笔试口试第一名成绩,在江阴市考了第一。他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因此报考了北京外交学院。但他与北京外交学院失之交臂,最终进入苏州大学英语系,与同班同学俞敏洪等人纷纷考入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
似乎悲痛的情绪还没有化开,周成刚面临严峻的问题:毕业后到中学还是留校?最终,他决定成为大学教师。这份委屈反而成了奋进的动力,使他成功当上了大学教师。
“人的是无限的,但不可能在所有方向都获得那么多。”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取舍,对世界进行清醒的分析和判断。十年之后,他在澳洲留学、英国工作时,与那些到中学教书的同学之间的差距更遥远。他不是评价两种生活好坏,但可以肯定,当初的决定使他离梦想生活越来越近。
谁都知道应该努力,但究竟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一定是具体的、清晰的、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不要想十年以后的事,三年之内能做到什么,才是我们需要想清楚的。”
自从得了高考英语第一名,周成刚发现自己在语言上的天赋,便开始刻意地培养自己。他花时间学习电视广播主持人的表述技巧和演讲家的演讲技巧,以及大量西方哲学著作。“哲学著作对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很有帮助,而语言表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逻辑思辨力。”这样的思辨能力让他赢得如雷掌声,也让他能在各种人生抉择中做出正确选择。
看得远些总没错
有的时候,“清醒”意味着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在澳大利亚留学生时,他意识到必须同时精通其他专业知识,因此尽管已经开学,他依然转到了另一所大学主攻新闻传播专业。拿到传播学硕士后,以笔试口试第一名成绩,被BBC录取为记者,这份经验后来运用自如于他的新闻记者生涯中。
BBC高效和对记者的严格使其圈子里出了名。当时,他负责国际新闻,一人既要采访,又要录音合成,还要轮流做节目主持,“早上8点上班,我通常是先做国际电话采访,然后立即把稿子翻译成中文”。这段经历让他学会如何快速适应新的环境。
回忆起在BBC度过的人生,那些日子对于他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我毫不怀疑自己能在BBC做一名优秀、专业的小伙伴,但中国市场那么大,我为什么还要留在英国为帝国主义卖命?”这句话深深刺进心,让他最终放弃取得英国永久居住权和全家移民加拿大的机会,更冲破亲友阻力回国创业。“确实,在BBC工作可以拿高薪,但是,比起我回国创业,这些东西又算得了什么?”
2003年,他成功创办上海新东方并推行管理改革。那时新东方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其团队架构错综复杂。一番机制不健全导致成本急剧上升,即便部门间互相抢夺生源。他统一教务部和市场部,将部门打通实现业务体系化,将新东fang重新整合为一个强劲队伍,从而节约企业成本那一年取得了历史最佳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