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我,蚁族的前辈——城漂者
在我的博客中,有一个词汇不断地重复出现,那就是“奋斗”。每一个角色,我都以“奋斗”为主题来演绎:《奋斗》中的向南,他是一个普通大学生,最大的梦想是买一套40平米的房子;《蜗居》的小贝,是一个在繁华都市漂泊的毕业生,最大的追求也是攒钱买房。
那些屏幕上的挣扎与迷惘,我也曾经历过,就像我自嘲:“幸好有那段经历。我才有机会沉淀下来自我反思。”
刚进戏剧学院时,我很不顺利。上课总是迟到,趁老师转身时赶紧找个位置坐下。期末全班汇报演出,我永远都是幕后的音效师,从不上台展示自己。
压抑和自卑,这些日子终于在大三结束。大三期末的汇报演出前,班主任找到我,说:“你已经荒废了两年,该不是第三年还是要继续吗?”他递给我《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剧本,让我用它作为期末考试的素材。我研读了一段时间后,表演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我开始积极寻找搭档排练片段,在大三下学期拿到了台词课全年级第一、表演课全班第一。
尽管当时因为排练拒绝了能赚钱的工作,但我并不后悔:“这世界里流言蜚语朝三暮四,不如象牙塔里最纯粹的声音。”
找到信心之后,在演艺道路上走得越来越顺。在大三那一年,我主演了由王朔小说改编的《与青春有关的一天》,毕业前又参与了赵宝刚导 演的大作《奋斗》。即将离开学校的时候,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
拍完《奋斗》后,一夜之间成了标准“城漂”,长时间没有戏让我的生活变得艰难。我把所有收入寄给父母,只留下1万元生活费没多久,就陷入只能维持温饱的情况。为了省钱,每天伙食只剩方便面,“27块钱一箱,每箱24包外加6包,就是足够吃一个星期”。
有一次接到试镜电话,当天2万元片酬让我决定去,无论如何都不愿再断粮。那天下午,因为车太贵,用出租车直奔约定的地点,但临时更改地点让我不得不花20元打车,再听到取消通知,我哭着说:“白浪费了一周方便面的钱!”
幸运的是,《蜗居》带来了新的机遇。我给编剧提出了很多点子,让小贝这个角色既苦乐参半,又喜感十足。在我的看法中,对80后随遇而安的人,可以另一种角度看:这是一种现在就努力”的积极态度。
如今,我已经收获了奋斗所带来的成果。我主演电影《走着瞧》,还和李连杰联袂主 演电影《海洋天堂》。在这部电影中,为首次尝试扮定性人角色,即使耳膜穿孔发烧7天,也坚持下去。这一次飞行还会感到隐隐疼痛。但是我早已告别那个城市漂泊者的日子,而那些经历对我至关重要,从此相信,无论未来怎样,只要回到北京这个城市,也能挺起胸膛继续奋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