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秋,周庄水乡的秋色如画。我在那里见到了许多店铺陈列着“万三蹄”,那是红烧蹄髈,外表光泽诱人,不禁让我想起了已经去世十多年的爷爷。爷爷是一位乡间厨子,在周边几十里地内,他总是被邀请去做各种庆典和家庭聚会的菜肴。虽然他擅长很多种菜,但最让人怀念的是他的红烧蹄髈。

小时候,我们家很少吃肉,但如果有机会吃到这道菜,那一定是个大快事。我不仅喜欢吃,还会尝试自己动手做,这都是受到了爷爷影响。当时,我常跟随他在厨房里,看着他如何将蹄髈切成薄片,然后用黄油炒出香脆,再加入糖醋调味,使得每一口都带有独特的风味。

我记得,当我们坐在桌前等待爸妈动筷之前,我总是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口。但规矩规定,老者先行,所以我只能耐心等待。直到最后轮到我,我才能够品尝那软糯又酥脆、带着浓郁香气的肉块。那时候,每一口都是满足感和幸福感相结合的一刻。

后来,我的生活节奏加快了,但每当过年或者其他重要日子,我都会回到山里老家,用大把时间炖制这道传统美食。在这样的场合下,与家人的共享与交流,让我体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慢生活。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传承文化和手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现在,当我回忆起那些年过去的事情,每次看到或听到关于红烧蹄髈的话题,都能瞬间拉回那个充满温馨与欢笑的地方,那个由家族成员共同创造出的美好记忆。尽管时间流逝,但那种深藏于心灵深处的情感依旧历久弥新,就像那经久不衰的红烧蹄髈一样,是一种无声但永恒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