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旅途中,我总是更深地怀念家乡。在这个南风拂过、草长莺飞的季节里,站在阳台上望着那片白云和蔚蓝天空,远处的山峦与翠绿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但城市这座钢筋水泥的城堡,却让我更加渴望回到那个黄昏时分升起袅袅炊烟的地方。心中总会有莫名的心痛,那些炊烟似乎在诉说季节的短暂和人生的仓促,还在提醒我作为一个漂泊异乡的人:何时能归来?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像浮萍一样,在不同的城市间飘荡,从县城到省城,从南方到北方。我为了生活离开了故乡,而我的父母年轻力强却渐渐老去,兄弟姐妹们也都已各自成家,有了自己的家庭。而我,却依然是个孤独游子,无家可归。

故乡的情感,是对亲人的思念,对生长于此土地的深情眷恋。或许有一年半载,或是几年后,当梧桐叶下细雨,那个黄昏,我将带着行囊回到故土。双脚踏上故土,让我这个异地流浪者感到格外踏实和温暖。这份情怀,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

然而,这些年的变化,使得记忆中的许多地方变成了永不回来的风景,只有那些儿时爬耍过的小山坡还默默守护着我的归来。而那条曾经清澈的小河,如今已经干涸了,它旁边满是人们遗弃的一切。

很多人我都不认识了,就像很多不认识我的人一样。这让人感到尴尬又伤感。学者秋雨先生在《乡关何处》中谈及崔颢《黄鹤楼》,说:“看来崔颢是在黄昏时分登上黄鹤楼的,孤零零一个人,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被遗弃感。”

这种被遗弃感令人沮丧,因为每个人的童年都与故乡紧密相连,从血脉到心灵。不论岁月如何流逝,在我心灵深处,都没有忘记她清晰而鲜明的地形。一脉相承的情意,让漂泊远方的人如同无尽等待向故乡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