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学家,以新制度经济学闻名,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其著作《佃农理论》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奖。
我是留级专家。我3岁开始读一年级,是太小了一点,升不了级,就留级。6岁逃难到,在一个地方念小四,跟着跳上中一,又跌落到小三。后来到了佛山华英中学,老师问我最高读几年级?我说初一,就考初一,不及格,就读小六。读了一年毕不了业,那就试试中一吧。读了一年,又升不了学,看来读中一不行,学校又叫我读小六。
1948年回香港,我爸爸收到华英校长的信,说你儿子没什么希望了,不要令我们难做,别回来了。我就这样被开除学籍了。在香港念8年级,那时12岁左右,留级留了这么多年年龄还是合适的,可是又升不了级……到皇仁书院读书,我A到F,最好是A,最差是F,我当然是F。你看这成绩,这就是我的经历,你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孩子都像你一样努力,他们将会有怎样的未来?
每天钓鱼总有机会碰到大鱼。我中学功课不行,但钓鱼、放风筝、下象棋、打乒乓球,都很厉害。我逃学的时候,在一个荒凉的沙滩上钓鱼,那鱼丝是我用手扔出去的,每一次扔出鱼丝心里充满了希望!这锻炼了我后来的耐心。
有成就感,不一定成为爱因斯坦。你一定要有所用心。如果没有兴趣或者没有天分都是不行的。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天分,只看在哪方面。而且,有时候,即使你不是最优秀的人,也能找到自己的领域,比如我小时候打乒乓球,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已经非常棒,但是当遇见更强大的对手时,你就会知道自己的局限性。这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可能永远比不过他。那位对手名字叫容国团。
离开香港前,他说:这么多年的朋友,我也没钱送你,请教如何发球。他第二年赢得单打冠军。当时在加州大学,有个教授说他的经济知识超过我,我却说反之,然后大家赌胜负谁赢了谁厉害结果他输给了十几局。他说:“你怎么不去打乒乓球?” 我回答:“如果有人能超越容国团那还需要继续追求吗?”
不要骚扰我,要想办法,不要死读书。大概大学花时间找书比实际阅读更多,因为真正值得看的书很少。但若值得的话,一定要拼命去阅读,因为它会改变一个人。如果方法正确,它的事半功倍。而想要有所成就,大概有一段时间非常拼命,这是不可以避免的事情。如果想成为某种专家,大约需要三年时间,一直听不知音吃不知味。这是我带着饼干几乎睡在图典馆之后再也不再阅读任何东西的大冒险。
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他们觉得我的态度过于张狂而缺乏谦虚,但也有许多支持者喜欢我的这种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可以让你始终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不从众,这正是我事业成功根本原因的一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