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段奕宏,一直被认为是演艺圈中玩得最精通的人。从羽毛球到魔术,从射击到散打,再到围棋和攀岩,我都有过尝试。我曾经的一生都是在观察别人玩的过程中学习,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李永波,这位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他看出了我的潜力,并且教会了我如何将舞台上的紧张放松带入球场。
李永波发现我在舞台上和球场上的问题——那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困扰。于是,他为我设计了一套“以球入戏”的训练计划。我最初在球场上的表现就像一根拉升至极限的弹簧,但随着他的指导,我逐渐学会了放松自己的身体动作,变得更加流畅。
之后,我带着这种感觉回到舞台上,不再那么拘谨和紧绷。这次表演让我获得了出演话剧《恋爱的犀牛》男一号的机会。随后,又因为我的表现吸引了更多导演,让我接到了《本色》的邀请。但由于电视剧拍摄与话剧之间存在差异,我没有如期高潮地完成角色塑造,最终不得不接受真相:不只是不会打枪,而是根本没学过。
于是,我决定去好好学习射击。在三天内,就成为怀柔射击基地的会员开始实践。我从擦枪、拆枪、装枪开始,每天反复练习瞄准射击动作。当初的手指不听使唤,胳膊也很别扭,但经过不断实践,我掌握了技巧,甚至能够做到单手举枪自然站立,无论何时何地,都显得游刃有余。
凭借这份经验,在电影《张玉贵》中的每一个枪战镜头都让导演赞叹不已,被评为新德里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这次成功让我明白:先会玩,然后才能真正进入角色发挥自己。
自此之后,即便成为了影帝,也没有马上投身于接拍工作,而是继续深入各种活动,以保持兴趣和热情。在北京798艺术区混迹画廊、艺术中心、餐厅酒吧以及设计公司;半个月时间学会炭画;又加入地下乐队帮忙沙锤;最后,还学会全套装裱工艺等等,这些无形之中锻炼出了我的视觉感知能力,使我的表演更具细腻度。
当朋友介绍他加入天津国顺魔术团时,他即刻投身其中,不仅手指灵活,而且眼珠子也能运用得恰似孙悟空。此外,对戏路的拿捏越来越准,使他在《士兵突击》中的袁朗一角令人惊艳。而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并未让他感到疲惫,只是在不断寻找新的挑战,比如围棋修心提升气质,攀岩刺激体验大自然修心养身等等。
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哪个环节,他始终坚持以“玩”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他说:“很多人觉得‘玩’荒废一个人,但对我来说,它正是我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当你看到段奕宏在银幕上闪耀的时候,或许应该思考一下,那背后的故事其实是一部关于如何通过“玩”来实现个人成长的大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