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多年前的“给大学生的七封信”到如今的创新工场,李开复一直通过不同的平台凭借其导师气质影响着很多青年人。随着创新工场的创立,李开复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导师”价值,并经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对于创业的感想。
他认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模式创新、细节创新、品牌创新和跨领域结合。对于成功和兴趣的关系,他表示,兴趣可以最大化生产力和影响力,兴趣驱动的工作会带给你渴望、意志、专注、自信和正面态度,并最终带来成功。
以下为李开复微博语录整理:
看到“IPO不审行不行?”的讨论,其实这是个伪命题。
去年谈读博士对创新工场影响的视频:1)系主任鼓励我深耕细分领域,目标世界第一。
一个创业者请我给他五句话:1)判断未来趋势,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今天和传统中小企业家谈创新:模式改变了,但原则依旧。
创新工场成立时,我曾数次拜访Y-Combinator,因为它精髓在于专家精确行业判断及细腻产品指导,用Leanstartup创业。
关于毕业生高科技创业,我建议不要主导创业,只参加创业公司实习机会。
互联网公司绝对不能忽视后台可扩张性,如果产品火了但无法负荷,那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在瑞士与超级富豪谈中国风险投资,他们开始相信中国概念愿意投资产5%,遗憾过去太保守。
9外国媒体问我中国科技公司可能走向国际吗?我的回答很难,就像美国公司进中国碰到的问题一样,但有三个案例值得关注,都可能得到成功:
10 给创业者的建议:重视用户体验,不要过于复杂;跟踪调查用户行为,不断优化体验;大部分人常用的服务只有5-7种,让你的服务成为这5-7种。
11 给平台的一些建议:划定界限;帮助开发者赚钱;在不损害用户利益的情况下做到最极致开放;
12 成功与兴趣直接相关。如果没有兴趣的事情,也许只能产生20%效果;如果遇到感兴趣的事情,也许能够得到200%效果。
13 对天使投资错误认知有些人认为做天使就是做善事,其实最好的天使失败率很低,而且长期回报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