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四川新津的刘永好从一个贫困家庭走向了成功。他曾是知青生涯中的小伙子,后来成为了一名老师。在那个时代,他的最大梦想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行车。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愿望被更远大的目标所取代——进入当地工厂做工人,以衣食无忧为目标。
五年的知青生活结束后,刘永好继续深造,最终留校成为了一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三位兄弟也各自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他们分别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和四川农业学院。
1980年春节期间,当时还在摆地摊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老板刘永行,为让孩子们过年能吃上肉,不顾寒风和雨水,在马路边连续几天卖出300元。这笔钱相当于他当时10个月的工资,一举激发了四兄弟对创业的渴望。
尽管他们最初打算办一家电子工厂,但由于公社方面不支持,他们计划胎死腹中。然而,在1982年的家庭会议上,他们最终决定辞去公职,从事个体经营,并且选择养殖业作为首次尝试,因为它技术要求低且熟悉。
面对资金短缺,他们不得不典当手表和自行车筹集1,000元启动资金,然后开始养鸡、养鹌鹑。当初,每挣到一分钱,就有那么多期待与快乐。而一次意外事件——被狗追赶导致200只鹌鹑蛋破碎,让他感受到了辛酸与坚持之美。
随着业务扩大,1986年四兄弟利用近1,000万元资金转入猪饲料市场,并最终成立了希望集团家族。此后,他们宣布并平分家产,每位兄弟都成立自己的企业,使得“希望”品牌遍布中国农村,为数千万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刘永好的故事则成为了一段传奇般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