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多年来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到如今创立的创新工场,李开复一直通过不同的平台和他的导师气质激励着许多年轻人。随着创新工场的建立,他继续发挥自己的“导师”角色,并经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关于创业的看法。

对于成功与兴趣之间的关系,李开复认为兴趣能够最大化生产力和影响力。他说:“兴趣驱动的工作会带给你工作的渴望、意志、专注、自信和正面态度,并最终带来成功。”

以下是李开复的一些微博语录:

对于IPO讨论中的“IPO不审行不行?”问题,他表示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公司上市过程中的披露要完整、精确、透明。如果没有做到,上市公司、券商、审计单位以及律师事务所都要承担责任。

他提到了去年的视频谈读博士对创新工场影响,其中包括系主任鼓励深耕细分领域目标世界第一,以及系里让学生根据兴趣选博导,以培养学生自信。同样地,创新工场也提供平台助创业者。

对于一个创业者寻求五句话建议,他提供了判断未来趋势顺势而为、一切成本都是机会成本等关键点。

在与传统中小企业家谈论创新时,他强调了模式创新(如戴尔PC定制)、细节创新(如苹果ipod减法)、品牌创新(如苹果专卖店)以及跨领域结合(O2O利用互联网低价传播)。

关于风险巨大的问题,即使存在风险,但截至目前投资项目失败比例很低,有一些被收购或者拿到了高额融资。

创新工场成立初期曾多次拜访Y-Combinator,他们学习了精髓,如专家行业判断及产品指导,但也有不同之处,比如提供较大资金招揽团队一次性把产品做出,同时提供全方位服务。

7-16 相继列出了其他相关话题,如毕业生高科技创业建议、高科技公司后台可扩张性、中外投资观念交流等内容。这些话题涵盖了技术改进、大型基金支持、小企业管理策略等方面,为青年一代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还有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核心能力重要性的探讨,以及如何运用最短时间内推出可用的产品再迭代优化用户体验的问题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