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给大学生的七封信到如今的创新工场,李开复一直通过不同的平台和自己的导师气质影响着很多青年人。随着创新工场的创立,李开复通过这一新的平台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导师”价值,并经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对于创业的感想。
李开复认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模式创新、细节创新、品牌创新和跨领域结合。对于成功和兴趣的关系,他表示,兴趣可以最大化生产力和影响力,兴趣驱动的工作会带给来工作的渴望、意志、专注、自信和正面态度,并最终带来成功。
以下为李开复微博语录整理:
看到“IPO不审行不行?”的讨论,其实这是个伪命题。1)重点是公司上市过程中的披露要完整、精确、透明,2)如果没做到,上市公司、券商、审计单位、律师事务所都要担负责任。3)如果股民不够成熟,也许审可以保护股民利益,但是审的目的是保护股民、质疑有问题的公司,而不是滥用选择权或墨守成规。
去年谈读博士对创新工场影响的视频:1)系主任鼓励我深耕细分领域,目标世界第一。创新工场也这么鼓励创业者,2)系里让学生根据兴趣选博导,培养学生自信;3)导师给我的论文巨大支持帮助。4)系统提供平台助创业者。
一个创业者请我给他五句话:1)判断未来趋势顺势而为;2)最重要的是机会成本;3】关键在执行魔鬼在细节;4】专注你的用户,一切都会接踵而来;5】简约聚焦学会说不。
今天与传统中小企业家谈innovation:innovation not only includes technology but also 1) model innovation (e.g., Dell's production and sales customization), 2) detail innovation (e.g., Apple's iPod doing subtraction, Apple retail store stairs), 3) brand innovation (e.g., Apple retail store and Think Different advertising), and 4) cross-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关于风险巨大的问题虽然创业有风险,但直至现在,我们投资项目失败比例很低:
两个关闭但是基本人员被其他项目雇佣
二个被收购包括刚宣布百度收购魔图
十个拿VCA轮500-1000万美元融资
剩下还在奋斗中
创新工场成立时曾数次拜访Y-Combinator认为它精髓是在:
专家精确行业判断
细腻产品指导使用Leanstartup方法学习这几点但不同之处:
提供较大资金招揽较大团队一次到位把产品做出
提供全方位服务法务财务招聘等服务
创新工场自己有基金
对于毕业生高科技创业我的建议:
创业需要理解趋势汇集精英实践经验因此大学毕业不要主导创业,只能参加创业公司;
最好远在毕业前就寻找一份未来的职位或者参与其它相关活动(无偿亦可),因为可能并不适合你或你想象那样;
毕 业时若想学习更多关于創業,最好加入一家創業公司。在大型企业学习只能学技术而已,不够针对性。
网络公司绝不能忽视后台可扩张性。如果一个产品火了,但是无法负荷快速增长需要的大量数据处理,让用户失望流失,那就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这方面Google, Youtube, Facebook都做得很好,是他们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但Orkut,Friendster就败在这点上,没有能够持续下去。
在瑞士与一些超级富豪及他们关系经理谈中国风险投资【欧洲人】开始相信中国概念愿意投资产5%遗憾过去太保守依然担心听说的贪污契约精神等问题【亚洲人】多年相信中国概念早已投资考虑加码【中国人】过去自家传统行业得到巨大回报远超中国风投没兴趣只想分点钱到国外。
10 外国媒体问我中国科技公司是否可能走向国际?我的回答:很难,就像美国科技公司进华北碰到的问题一样本地化理解放权给本地人才等问题,但有三个案例值得关注,都可能得到成功:
a) 联想采取并购+重视外国经理人的方式b)
c)
11 给予创建者的建议:
a)
12 给予创建者的建议:
a)
13 给予平台的一些建议:
14 成功与热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当面对没有热情的事情,即使只能产生20%效果;遇到了感激的事情,也许能够达到200%效果。如果想要最大化你的生产力以及影响力,请找到你真正喜欢做的事。当以热情作为驱动力的工作,你将拥有渴望工作的心态,以及决心专注积极思考,这样就会更接近成功了。
15 对天使投资错误认知:
a)。
16 与天使们深圳海上的交流:
17 小平是故事的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