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聚一堂,举杯对饮,或为诗赋,是人生得意时刻。如同兰亭的曲水流觞,如同桃花潭的踏行之乐,每一次相遇都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交友并非轻易一事人人都说要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论语》中也有“毋友不如己者”的教诲。但在我看来,这些仅是理想化的交友观念所言,“友谊”变得像单相思般单薄,没有了真正的情感。

“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但这难以实践,因为这样做只是为了目的性地交往而已,从而失去了情感这一核心意义。没有人能十全十美,与朋友相处,我们学习于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在选择朋友时,我们应该尊重智慧,但也容纳众多的人才,这就是择友中的智慧所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亦适用于选好伴侣。我们既不要过于挑剔,也要看到每个人的长处,即便他们能力不足或平庸,只要善良和关心,也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支持。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任性,要有一定的门槛来界定。在我看来,这个门槛应当是个人价值观,如果价值观偏激或扭曲,那即使这个人再完美也不称职,更不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选。而如果一个人能够用宽厚的心态去对待世界、相信品德和善良,那么他就是一个值得结识的人。价值观仍是一个重要标准,要进一步提升,可以达到像进入兰芝室久而不闻其香那般境界,那么“友直,友谅,友多闻”、“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的高标准自然更容易达成。

古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确实,与更优秀的人为伍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完善,在潜移默化中,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士生于世,可以百为,但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我们需要那些正直诚恳且见闻广博的人作为我们的伙伴,我们需要那些欣赏优点、赞扬贤德者的朋友,在生命百年的旅途中,有这样的伙伴陪伴,是大幸、大幸福的事。

其实,说到底,交友就像是寻找那种既能欣赏又能包容别人的真挚关系,而不是盲目追求完美,不因衣着简陋或饮食粗糙就感到羞愧,也不会向富贵、高位投降,而是敬佩品德高尚、包容不能及格者的灵魂。不因胜过他人而拒绝交流,不因优越于自己而停步前进。这一切,都源自对机缘巧合带给我们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在困难中学会坚韧还是机遇塑造自己的过程——怀抱感激的心情去结交朋友,并非四海皆兄弟满座,只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升华自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