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四,小年的最后一夜,微信群里热闹非凡。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询问春节聚会的具体时间,显然大家都迫切期待这一年一度的团圆。尽管我上学时间有限,但有几个从小学到初中的老朋友,一直保持着深厚的情谊。平时各忙各业,只能一年难得见面一次,到了正月,却能再次相聚。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

记得初中毕业那年,我们几位好友决定每年正月初七去母校拜访班主任袁老师,这个日子逐渐变成了我们定期的聚会。但不幸的是,9年后,当老师因病辞世,我们的心情沉重。那是2000年的冬天,那一年春节,我们没有举行聚会。之后,我们决定将每年的聚合地点固定在学智和永玲夫妇家,他们勤劳且早已在城区买了房,是我们同班同学,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我是他们的媒人。

多年来,每当正月初七前夕,我都会回到学智永玲家与老朋友们团聚。在这十几次的聚会中,我最难忘的一次是在去年的正月初六。那天来了更多久违的面孔,有一个女孩小凤,我自高中毕业后就未曾谋面。她二十多年的改变让我印象深刻,而那个远赴新疆工作、连续多年未归的大艳萍,更是我心中的惊喜。她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最终选择留在新疆,她对回家的渴望与现实生活之间拉扯着心结:“我刚在郴州买了房子,准备退休后常住郴州,”艳萍说,“到时我们老同学就可以经常见面了。”

秀华,在深圳打工至今,她曾是我们的校花:“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外漂泊,想回家乡来,又找不到好项目,只好年复一年。”她也像巧丽一样,在东莞打工,将家庭留给丈夫两个女儿自己独自上班:“因为我不喜欢做家务事,我更喜欢上班,我老公比我有耐心,所以还是让他当家庭主男吧。”巧丽是我初中的同桌,从普通员工走向管理人员,但身体却越发肥胖,每次见面都是减肥的话题,她却始终无法动手脚。

每逢佳节倍感亲近,不仅如此,即使身处异乡,也能借助微信这样的工具,与远方的小伙伴分享快乐。我意识到,无论未来如何变化,只要有这样的友情支持,就足以让人感到温暖。今朝何须千里马,只需有一张真诚之手,便可跨越万水千山。此情此景,让人忍不住期待下一次团圆,那时候或许已经不是学生时代了,但友情总是不会变旧,它如同岁岁更替的人生长河,为我们的旅程添彩增色。而等待下一年度那份熟悉而温馨的声音,或许就是人生的另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