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如同一场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完美。有的人说杨澜你一直很顺利,我都只是无奈地一笑。我没有办法跟每个人去解释我的艰辛和失败。从2000年到2005年,长达5年的时间,我都曾经处于这种状态。无论从事业上还是心态上,都是如此。
1996年,我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回国。当时,美国几大电视网都希望我去做他们的出镜记者,报道亚洲事务和美国华人社区,但我觉得,这和我想做的事情还有一段距离。我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就是文化行业,这和IT、商业、金融和工业都完全不同。我去美国的时候就知道我是一定会回来的。结婚的时候我就跟吴征说,你在美国已经有自己的事业,但我将来肯定是要回去的,你要想清楚。他说,我跟你回去。那时候媒体报道用了“毅然决然”这4个字。我觉得这几个字用在他身上倒是合适。他好像放弃了什么,可我并不需要放弃什么。
1997年,我一整年都没有工作,就是生孩子、带孩子。1998年,我剪短了头发,去了香港凤凰卫视,开始做《杨澜工作室》。
我采访的第一个人物就是王光美。无论从节目还是人生层面,她都是一个对我有极大震撼的女人。通过做她这期节目,我真正确立了一点——我做节目是为了记录人和时代的关系,我希望以采访人物的方式来记录历史。我大学主修英语,辅修国际经济,但是对历史的爱好是从中学就开始的。我喜欢苏东坡、罗斯福和丘吉尔,很早就看过尼克松写的《领导者》那本书,也看过法拉奇的《世界风云人物访谈录》。高考的时候,我曾经最想报的是历史系。这一切潜移默化地对我的职业理想产生影响。
作为中国十大天才少年中的楷模之一,一直以来,都有人认为我的成功路途充满光鲜亮丽。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内心世界,看看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确幸与挫折背后,是如何塑造出今日这个坚韧不拔的人物形象?
让我告诉你们,从阳光卫视成立之初,就像种下了一颗种子,而后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试图让它绽放,最终却因商业模式的问题而未能成功。但即便如此,那份尝试依旧被世间许多瞩目的眼神所铭记,因为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为未来埋下了一颗种子,即使当时我们不知道这一点,但现在已变得清晰可见。
那段时间里,每一次会议,每一次决策,每一次面临挑战,都像是走过火山口一般,那些失败与挫折,如同烈焰般烧尽我们的勇气与梦想。但正是在这些炙热中,我们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在那个过程中,有多少次哭泣,有多少次痛苦,却又多么珍贵的一瞬间,使得我们更加坚强,更懂得如何把握机会。
然而,当所有一切似乎都不再值得继续时,是吴征的话语给予了我们力量,他鼓励我们,不仅因为爱,也因为理解,无数次重复着:“这是你的文化理念,你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他的话语犹如星辰指引航向,在迷雾中照亮前行之路。
随着岁月流逝,我们学会了调整策略,从单一平台转型成为内容提供商,再到目前三大业务板块,以品牌影响力社区、都市白领女性社群以及多元化媒体运营为核心,此刻站在这样的起点上,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可能性。而对于过去那些艰难历练,现在反观,其实不过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小小冒险,将其称作失败,不过是在追求卓越之路上的必然阶段,只能让我们更接近那座远方闪耀着希望灯塔的地方——成功的地平线上!
所以,请不要只看到表面的辉煌,而忽略掉背后的汗水;请不要轻易评价别人的故事,而忘记思考自己的选择;请永远保持那个探索者的精神,不断追寻那个属于你的梦想,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那个能够触摸千万人的传奇——杨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