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四,小年的最后一夜,微信群里热闹非凡。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询问春节聚会的具体时间,显然大家都迫切期待这一年一度的团圆。尽管我上学时间有限,但有几个从小学到初中的老朋友,一直保持着深厚的情谊。平时各忙各业,只能一年难得几次相见,因此正月成了我们唯一的聚首之日,这已经成为习惯。

回忆起初中毕业时,我们那群玩伴决定每年正月初七去母校拜访班主任袁老师,那个日子逐渐定格为我们的团聚日。但命运不许好景久享,九年后,当袁老师离世,我记得是2000年的寒冷冬季。那一年,我们没有举行聚会。随后,我们约定,将每年的地点固定在学智和永玲夫妇家。这对夫妻勤劳且友好,他们早已在城区购置了房产,是我们初中的同班同学之一,因此我被称作他们的媒人。

十多年来,每当正月初七前夕,我们都会聚集于学智和永玲家,这成为了我们的传统。在这十余次团圆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去年正月六那天。那天更多的面孔出现了,有一个长久未见的小凤。我与她自小便是青梅竹马,她离开郴州前往新疆工作二十多载。此番重逢,让我们皆感欣喜无比,那远方新疆归来的艳萍,更是一大惊喜。她曾是我小学、初中的伙伴,在读书期间因分配政策而去了新疆,与丈夫一起生活,可即使工资高,她仍渴望回到家乡工作,但调动却难如登天。“买好了郴州房子,退休后就常住,”艳萍说,“等时候我们老同学可经常相见。”“为什么你要买郴州?不是应该东江才更近?”秀华故作生气地说。她曾是学校里的校花,现在做到了公司管理层级别。“这么多年漂泊外地想回,又找不到项目,只能走来走去。”秀华叙述着她的故事。

巧丽则是在东莞打工,从普通员工晋升至管理人员,但身体因为缺乏运动而逐渐变胖,每次见面都要被催促减肥,却总无法下决心。一向如此活泼开朗的小巧丽现在似乎有些消沉。不过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女生比男生多,这让聚会变得更加热闹,就像五六位女性围坐在一起聊天,便仿佛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今年的一幕更是不一样,因为大家都放弃了打牌,而仅仅是在聊聊家里的琐事、探讨彼此近况,无论如何看起来都是些小事情,却充满了温馨,使得一整天过得飞快!

未来,当我们老去,如果还能在一起闲谈、共进晚餐,那将何其幸运!所有人期待着下一次再次齐聚,也期待那些未来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