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最初步入婚姻的殿堂时,多数人心怀着浓烈的情感,对吗?然而,为什么在经营中逐渐出现裂痕呢?
爱情就像一束花,在恋爱初期,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对方,每一个优点都如同星辰般璀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入婚姻稳定期,这份爱开始消退。夫妻间可能会发现彼此不再那么可爱,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成长背景,不可能完全同步三观。
当两人的感情开始褪去,那该怎么办?是选择离婚呢?
恋爱中的或是外遇中的那份激情、亲密和强烈吸引,是短暂而迅速消散的大概在6个月到2年之间。与之不同的是伴侣之爱,它包含了友谊、亲情、信任以及伴侣间相互关怀的情感。这两种情感都应存在于婚姻中,但许多人只认可前者。
伴侣之爱随着时间不断上升,而激情则迅速下降。真正维系稳定关系的是这第二种形式,这便是婚姻的基石。有些夫妻即使天天吵架,也不会选择离异,他们经历了多少风雨大起大落,这些都是友谊和亲情,是婚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曾有一位咨询者,他犯了出轨并生育非法子女的事情,但他来寻求帮助想摆脱第三者。他说:“我跟我老婆之间已经没有了,我和第三者之间有,但是我不可能离婚,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会抛弃我,只有我的老婆不会。”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有些男性即使发生外遇也不愿意离婚,因为面对老婆时他们能感觉到更深层次的踏实与安全感。这反映出精神需求。
每段婚姻都有其需求,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些需求都是必需品。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物质需求,它满足我们的基本生存条件,或许有人希望生活得更好,所以每个人的物质要求各异,主要集中在房产、收入、储蓄以及双方家庭背景等。当你选择与某人共度余生,你们必须共同满足这些基础要求。
有些人认为女性结 婚时不要追求拥有自己的房产,而应该共同奋斗。你不能简单地说女孩追求这种东西是不合适,因为这也是她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如果无法满足这些基本要求,矛盾就会因为物质问题而产生,并导致争吵。在任何一段婚姻中,都难免会因未能实现基本物质需求而引发冲突。
另一个关键点是精神需求,这包括安全感、兴趣倾向、理解对方,以及沟通等。此类精神需要是在确保了物质基础后才被追求的问题。在咨询过程中,我常看到人们并不了解对方真正的心理期待,有时候,即使结过三十年的夫妻,也觉得自己不懂丈夫(或者妻子),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只关注表面的吃饱穿暖,而忽略了那些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所带来的精神慰藉。而当你们超越“吃饱穿暖”的阶段,更重视心理上的连接,那么你们将更加明白关系中的矛盾源头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