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洁凤
选择对了,方向对了,那就成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一个穿着就可以对群众观念造成强烈的冲击。此时,潘石屹对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的“铁饭碗”不以为然,他觉得时代在发展,自己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于是,潘石屹变卖了所有家当,离开了管道局。他想去深圳,但没有特区通行证,只能花钱走旁门。他找到一个人,带他钻过一道铁丝网,对面就是深圳。
只隔了一张网的深圳,对潘石屹来说,仿佛是两个世界。深圳比北方更加炎热、工厂污染严重,加之潘石屹不懂地方语言,让他觉得很压抑。原来在管道局上班,福利待遇都很不错,在这里工作还经常加班加点,大部分人都劝他回去。
1989年,潘石屹跟随公司老板来到海南,一成为砖厂的厂长。那时海南环境恶劣,一起来的人都回了内地。但是潘石屹还坚持着,一直坚持到南方谈话。
合伙炒房
开始的时候没有资金根本没法开展业务,将近办公桌上的灰尘厚达数寸才找到北京一家集团公司老板,以20%利息500万,而最终获得利润五五分。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条件实属天价,但六个人却觉得非常兴奋,“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五百万”。
更让人感激的是,因为他的父亲得以平反,一家人过上了温饱日子,也因为他的成就,为海南今天做出了贡献,因此有房子可买。每次客户来谈判,就涨一次价格,最终销售良好。这时候,他注意到了海口两个数字:常住人口15万、暂住人口50万,这给项目投资带来了不可预估风险。他们决定寻找其他地点进行投资,以分散风险。
回到西北老家发现太穷,没有价值,再到北京注册怀柔北京万通实业有限公司,并申请定向募投项目,即后来的SOHO新世界广场。这项项目让几位合伙人都发财,有钱后,他们只是粗略估计投资,不再精打细算。但由于想法不同,与受过西方教育妻子的经营理念产生分歧,他们差点离婚。
然而,他相信现代城,将其成长与现代城概念紧密相连,并认为开发房地产必须看地段和时机。当看到原二锅头酒厂旧址——脏臭又芦苇满河,这块地皮两助理都不推荐开发,却由此想到未来交通便利和惠河清理后的潜力,被证明正确并成功推动现代城计划前进。他洞察银行按揭潜力,让建行行长担保消费者购买力大增,使按揭交易顺利完成,从而巩固SOHO品牌创新理念和卓越服务意识,使客户既认可产品也信赖服务。此外,他梦想创建“中国建筑师走廊”,为年轻建筑师提供机会,如今已成为亿万富翁,并影响无数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