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选择多大的挑战,成就多大的人生
文/杨洁凤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时代正在快速发展,而潘石屹却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满。他认为自己在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的“铁饭碗”无法满足他的野心和梦想。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开。
变卖了所有家当后,潘石屹来到了深圳,但他没有特区通行证,只能通过一道被拆除的铁丝网进入这个充满机遇的地方。虽然深圳比北方更加炎热、污染严重,而且语言障碍让他觉得压抑,但他坚持下来,最终成为了一名砖厂厂长。在海南的一次南方谈话中,他与其他五位朋友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这个决定将改变他的命运。
开始时,他们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最终他们以20%的利息获得了500万,并且获得了巨额利润。这段经历教会了潘石屹如何从困难中找到机会,以及如何与客户进行心理战术,以提高房产销售价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潘石屹意识到北京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地方。他看好了一块地皮,即今知春里商业街区原址,因为那里曾是二锅头酒厂的地皮。但是助理们最初对这块地表示出反感,因为它脏乱且环境恶劣。然而,潘 石 屋坚信两年后,这里将变得非常有价值,因此他决定投资于这里。
为了促进按揭业务的发展,潘石屹甚至为银行提供担保,让银行不再担心风险。此举成功吸引了建行和工行,让现代城项目能够接受按揭。这项创新措施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为SOHO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尽管面对挑战和失败,但是潘石屹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中国建筑师走廊”,让最好的中国建筑师设计不同的风格,并为年轻建筑师提供机会。而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亿万富翁,并继续追求更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