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沈克泉、沈昌健的不懈追梦故事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油菜花父子——沈克泉与沈昌健,三十五年的逆袭之旅

【获奖证书】:梦想永开

【颁奖词】

父亲怀念那油菜花香的芬芳,而儿子则将他安葬在近处的一座小山上。三十载春秋,两代人守护着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承载着世代传承的梦想。

【推荐理由】

刘姝威:“沈家父子的行动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未来中国农民、农业和农村究竟是什么样子。”

阿来:“这对前仆后继的农民父子,以坚韧的心态进行了伟大的科学实践,他们接续并推广了中国伟大农耕传统的壮举,这份情感足以触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事迹介绍】

沈克泉,男,享年74岁,是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的一名退休养蜂户。

沈昌健,男,46岁,也是同一地区的人。

1978年,当时无业游民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一些特有的野生油菜,并将其带回家乡尝试种植。他计划为当地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并意图改良这些植物以解决当地居民吃油的问题。

起初,他遭到了邻居们嘲笑,但他没有放弃。在80年代末,他成功培育出了优质油菜品种,从而获得了邻里认可。

90年代,由于他的新品种未经国家批准,当地官员罚款并拘留了他。但他仍然努力学习有关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知识。在缺乏专业分析工具的情况下,他与儿子一起用肉眼观察,不断总结规律。

1996年,由于研究成本过高,全家都负债累累。2004年,他和儿子的“贵野A”不育系得到了国家发明专利。而2007年,在武汉召开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上,“独闯”巨型油菜引起轰动。

2009年,即使父亲去世后,他依然继续他的工作,将父亲安葬在离实验田不远的地方。家族知道,这些油菜对于老人来说是一份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独闯”已进入区域试验阶段,每次单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示范片中的300亩还欠2万多元用于施肥。对于已经35年未有稳定收入生活的家庭而言,“吃饭靠田务工,对科研又借钱”,他们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还有一些政府资助,但他们仍然欠下一笔巨款。“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最珍贵的是两台用于保存水稻籽粒的小冰箱。这对父子通过长期努力,只为了实现一个关于一株普通水稻种子的梦想。现在,他们终于期待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通过审查,然后卖给企业,以此作为开发下一代杂交组合所需资金。尽管道路可能缓慢,但他们决心走到底端。此外,可供更多励志人物查看,请访问http://www.li96.com/lizhire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