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在牛津大学公开课上分享万达国际化之旅,强调激励的力量
在2016年2月23日的牛津大学公开课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有幸分享了他对万达国际化历程的深刻体会。由于时间有限,他首先进行了一个简短而精彩的演讲,然后留出时间供听众提问。
王健林先生选择了题目《万达国际化》,并围绕四个核心点展开他的演讲:
一、国际化理由
企业规模扩张:有些产业需要大规模投资,这一点特别适用于娱乐和体育行业,因为国外市场相比中国更为发达。
成为全球性企业:他引用了一位辞职教师的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用来形容自己和万达的心态:“世界这么大,我想去闯闯。”
规避经营风险:通过跨国发展减少经营风险,是为了应对全球经济波动。
二、国际化战略
并购为主导策略:因为很多重要市场领域已经被早期进入者瓜分,除非通过并购才能进入。
相互关联性强:购买与现有产业相关联的公司,以及要求新业务能迅速移植到中国,从而获得更快发展。
本土人才优先使用:留住原管理团队,并鼓励他们继续工作,以保持高效运营。
三、本土人才利用技巧:
留住原管理层,使其更好地工作,如美国AMC并购案例中的做法。
利用本土人才,而不是简单地派遣中国人到海外去管理新收购企业。
四、进展情况:
万达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跨国投资者,在全球十多个国家进行投资,总额超过150亿美元,其中在美国就投入100亿美元。
在英国也进行了12亿英镑的大型投资,有2600多名员工,并正在洽谈新的项目合作。
尽管经历过一些挑战,但王健林先生明确表示,没有失败才是离失败越近。他认为未来虽然可能会遇到挫折,但这将是成长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