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义,信义玻璃的领军人物,他是曹德旺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吗?通过他的成功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偶像激励人成功的典范。那么,年入147亿是靠一块普通的玻璃做到的吗?

【人物名片】李贤义,是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提到“玻璃大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曹德旺。其实,福建另一位企业家李贤义,他所创立的信义玻璃同样享誉全球,位居“世界第三”。15岁便辍学的他,是如何建立起这个市值百亿的“玻璃王国”的呢?

一、从拖拉机到玻璃

李贤义出生于福建泉州,由于家境贫寒,他在15岁时便辍学打工。他先是在当地开拖拉机,再自己创业,并成立了福建泉州市子英车队,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展业务。

1982年,他来到香港,在汽车零配件市场中积累了原始资金。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力推行,深圳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这里租金较低、政策支持力度大,因此吸引了许多有远见的人才选择在这里发展。

他意识到了国内汽车玻璃市场巨大的潜力,因为当时国产汽车主要依赖进口,所以决定转型进入汽车玻璃行业。在两年的筹备后,1988年,信義集团诞生并开始其征程。

初期公司规模小,只有几十名员工,但李贤義身兼多职,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不懈努力,为公司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技术与销售

刚开始时,由于订单量不断增长和技术水平有限,面临着技术难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广纳人才、培养专长,以及派遣员工海外学习和研发新技术,比如改善隔热效果等问题。

2005年,他们自主研发了一台关键设备,这项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公司快速发展。此外,在销售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策略调整,如在深圳和香港投放户外广告以吸引客户,并凭借高质量产品赢得更多客户支持。

三、逆风顺舟:反倾销胜利

2001年美国商务部调查中国14家汽车玻璃厂商,其中包括信義集团。这次事件考验了他们是否能够抵御外界压力。但李賢義决心正面迎战,不仅没有退缩,还带领团队制作详细数据报表,以配合调查问卷,最终获得胜诉。这次经历让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道路,并进一步加强国际竞争能力。

随后的时间里,他们再次遭遇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反倾销调查,但每一次都以胜利告终,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国际声望,也增强了信義集团作为全球性企业的地位。在2017年的财务报告中,该公司营业额达到了147.28亿港元,从寒门子弟到百亿富翁,从小规模企业到世界第三大的“glass empire”,李賢義创造了一段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