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之前的生活中,身处打工状态的人们常被困于自己痛恨的圈子里。若一辈子都在这种状态下,那么跳出这个圈子的可能性就显得渺茫。记得有三年,我周围几乎没有正能量的朋友,这真是个不幸的事情。
每天早上六点钟,我会去健身房跑步,而我的所谓朋友会说:“跑步?你这么胖了,跑步能减肥吗?”我每周工作五六十个小时,一直穿着旧衣裤忙碌奔波,他们却说:“年轻的时候就是要吃喝玩乐,妈不给你钱哦?”我晚上总是在图书馆借书来读,然后写写写,但他们仍然会讥讽地说:“呵呵,你还真能成个作家?”
做一个真正的人实在是太艰难了,你的立场并不决定别人的态度。我很难不听这些所谓的朋友的话,但是我总是告诉自己千万不要被他们的话影响到。我表面上装作接受,但背过身时,我更加发狠地努力——那时,我在奥克兰的一些餐馆酒吧和咖啡馆打零工拼命赚钱攒钱,因为我已经看清了生命,只有努力才能有翻身之机。
隐忍了三年后,我瘦了20斤,还出版了一本自己的第一本书,并且积累了一笔足够离开奥克兰的资金,同时也划上了与从前的交际圈分界线。大概这跟村上春树卖掉酒吧成为作家的心情一样,他发誓“关了酒吧以后我就只和自己真正想要交谈的人说话。”
一个人是否能够成长,与环境有关吗?你可能听说过“一个人的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关系最亲密的5个朋友决定的,把这5个朋友月收入平均起来,就是你的收入。”其实,不仅如此,一人生活质量也受他的交际圈影响巨大。
为什么一个城市总是存在富裕区和贫民窟,而人们总想把孩子送到富裕区接受教育,这正是因为你的环境无形中塑造着你的言行。如果想要像《风雨哈佛路》中的女主角那样,从贫民窟逆袭,那确实需要超乎寻常的毅力,对,即超乎寻常的大勇气。
看到知乎上的提问,“一位打工姑娘身边没有正能量的朋友,如何提升自己?”如果一辈子都在打工状态中,最终很可能被同化而不是跳出这个圈子。首先,要做的是积累财富,为跳出负能量圈子的机会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游离于负能量圈外但又不会被孤立,用阅读、信息搜索或学习新技能等方式充实自我。这是一个时间紧迫、责任重大的任务,你未来的三五十年,都取决于如今三五年的选择。在我的遭遇之后,我发誓再也不和目标不同的人相处,只有一种方式:提升自我,再进取,不再为任何理由掉入曾经漩涡之中,也许差一点失去自我。这两年间,我读书写字走走停停,将那些负能量逐渐剔除,只剩下自己想要的一切。我收获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我永远不会践踏谁的心梦。如果哪个端盘子的小姑娘对我讲述她的梦想,有志于文学创作的话,我一定会送给她一本书,因为这是相信。她们应该知道,她们拥有改变世界的小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