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经济年代,年轻人结婚往往需要麻烦朋友,因为购物票是必不可少的。相声作品中讽刺不正之风,如“后门走得勤”的“万能胶”和“果头儿换料头儿、料头儿换肉头儿”的徐姐,至今仍是相声经典。这种功利性交友方式显而易见。
今天,这种功利性依然存在,有些人通过认识所谓高层次的人来标榜自己,但这并非真正的朋友关系。在很多所谓的“朋友圈”,人们建立的是实力相当、势均力敌的基础上,没有共同价值或能量,就只能是一种自嗨行为,带有攀附属性。
苏东坡则是一个例外,他能够找到与朋友共同点,同时搁置争议。他与黄庭坚尽管性格迥异,却是挚友,他们常开玩笑嘲讽对方字体,而从不往心里去。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管宁割席绝交华歆的情节,是因为两人发现金子时管宁视为瓦石,不看,而华歆却拾起察看后才扔掉。这被管宁视为见利动心,不君子之举。另一回,门外官员轿舆前呼后拥过,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这被管宁视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对华歆曰:“子非吾友也。”遂割断坐席。而华歆后来成了栋梁之才,以至于袁术、孙策、孙权、曹操等都竞相邀其出山,但他严于律己,并且清廉给予宾客礼金留下姓名以避灾祸。
富兰克林在其自传里讲述,当年他想成为国会议员,但前提是需要某位国会议员支持。但他谁也不认识。他了解到某位资深国会议员喜爱藏书,并且收藏了一部“孤本”,便诚恳写信给对方,说自己非常喜欢看书,而且特别想读那部“孤本”,希望能借阅几天,一定完整奉还。富兰克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最终成功成为这个人的好朋友,是由阅读这一相同兴趣引起的一场意外。此乃一种交友境界,也许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会遇到这样一次偶然但美好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