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荪老师的深情款待,历久弥新。尽管我们之间的交流不频繁,但那种友谊早已在心间根植,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温馨醇厚。孙荪老师是永城刘河乡人,以十八岁便负笈求学之姿,一直坚守五十余年,声名远扬,是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的典范。我与他虽同为乡党,但我在永城,他在郑州,我们偶遇如珍惜。在2012年,我将要出版一本散文集,便顺道去郑州拜访。他对此感到异常激动,不仅祝贺我,还亲笔题写了书名,为我的作品增添了无限光彩。
几年后,当我的三卷本历史文化散文《文化永城》、《魅力永城》、《风情永城》出版时,孙老师即使身患眼疾,也未忘其旧情,对序作出了深情洋溢的文字。他那充满关怀和期许的话语,让我感动至深。这段友谊之外,更有彼此间的情谊提携和关爱。
一次因取序而到他家时,我带来了两瓶远方朋友送来的酒,以及酂城糟鱼——永城的一绝。孙老师笑颜盈目地迎接我们,他的情操高尚,与他的才华相得益彰,使我更加敬佩。在共进午餐时,他还赠予了一幅精美的手书诗句:“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这简单却充满韵味的话,让我们的心灵产生共鸣。
不久后,他接受了 永城市委领导的邀请,以赋体形式创作关于永城市历史文化的文章,即著名的《太丘书院》的题匾,这是他对故土承诺的一种表达。而当他受邀题匾“太丘书院”时,又一次展现了他不辞劳瘁以完成事业的心志。
每次与孙荪老师相聚,都仿佛回到了古代诗人的画卷中,那些闲暇日子里探讨文学艺术、研读经典上的悠然自得,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宁静和幸福。我想起杜甫那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也许因为那些共同度过的人生片段,我们之间的情谊,就像那杯浓郁而醇厚的好酒一样,不曾减退,只是在岁月中更添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