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彤揭秘:机会被谁抢走?从博鳌论坛到现实,年轻人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年轻人的机会"是我从博鳌论坛回来后不断想起的一个话题。记得论坛主办方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了,机会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如今很多年轻人觉得他们得到的机会越来越少?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很多人觉得是“富二代”、“官二代”抢走了他们的机会。诚然,如今存在阶层固化、社会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当社会资源更多地被强势群体获得时,那些有个“好爹”的人自然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其实机会不均等的现象并不是现在社会特有的现象。
我们说到机会,总是倾向去站在今天讨论昨天出现过的机遇,就像是在谈论一只疯涨过的股票。中国转型时代出现的机遇,我们都可以举出一大堆:比如,当时低门槛就可以进入房地产行业,几千元就能开个广告公司,或买几十张股票认购证就可以获得第一桶金,或几个人的家庭小作坊可以在短短几年的内发展成大的制造商等等。
然而,现在大家都觉得20年前机会多,但当初大多数人懵懵懂懂的时候,有几个人会认为那是百年难遇的机遇呢?
现在很多人觉得既然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又生不逢时没赶上“转型机遇”,那么,只有华山一条道了:考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于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希望进入体制内分享“特权福利”。
但显然,这样的观点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如何给自己长一双能看到机会的人眼,以及如何把握可控因素。
因此,我建议每个人应该了解自己,即使你不是所谓的“官二代”,也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挑战自己,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独立思考,不要仅仅追求安全感,而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以便发现属于自己的机遇。
最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有一条原则是不变的:真正的大機會,是對一個時代趨勢判斷和市場需求捕捉。我們應該學習那些成功者,他們並非總是在尋找標準答案,而是在尋找問題背後可能發生的巨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