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些年,我总是喜欢在家里宅着,仿佛对家的归属感不够强烈。母亲常说:“出去多赚钱,不用管家里的事。”父亲则会以“男子汉志在四方”来劝我。我没有那样的思乡之情,反而是在一个自设的狭小空间寻找安全感。那时的小我,每次放假都被送到亲戚家,这些经历让我对亲戚之间的情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是我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和当主人感觉,这似乎只有姥姥外爷家的环境才能给予。我是个外来户,在村子里的生活很难避免欺负,但也有人唆使孩子们打架,有时候我只是被无缘无故地揍一顿。
我的童年就是在那个石庄孜的小村庄度过,那里的房子、田埂、菜园和树木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农忙时,我们会割草喂羊,那些辛苦却充满欢乐的记忆,让人回味无穷。在水塘边洗菜的声音,还有外婆泡竹叶茶的清新味道,都成了我童年的精彩瞬间。
然而,也因为这些经历,我成长起来后,不愿意再去亲戚家或是回到那个小村庄。我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被别人定义和安排。但这背后的心理,是因为我们过得好,所以看不顺眼,就想通过孩子发泄内心不满。这份复杂的情绪,让我明白了许多事情背后的真相。